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
员工“经营”战略为青岛港发展占据制高点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会长管益忻
青岛港发展模式在中国港口发展史上具有领航意义,在经历了码头性港口、物流配置中心发展模式后,向着以具有完备产业链为特征的现代企业模式发起冲刺,特别是人格品牌的打造,成为中国当代港口战略发展最经典的范例之一。现代企业的员工应该站在“经理”的视角上看问题,具有争先创优的责任意识,促使企业不断创造品牌。
中国港口企业究竟该如何发展,首先考虑的应是发展的战略走向问题;其次是运作模式;最后,归根到底要找到并把握好其企(业)客(户)对接——即“营消营利点”——即通过经营业主之生产、生活消费而获得赢利的兴奋点。实践表明,这几点,青岛港做的很到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旱码头、无水港建设,解决了客户和营销网络。从自然条件来看,青岛港腹地小,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阻碍,事实表明,最好的解决措施就是建设旱码头、无水港。这既解决了市场问题,开拓了新的空间,又为集装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可谓一举多得;第二,把上下游联接起来,逐步形成为一个综合资源配置中心。企业的职能就是通过资源合理配置,为客户创造价值,从而把资源变成财富。如今的社会,要变(经)营“销(售)”,为(经)营“消(费)”,从“产销”模式上升到“营消”模式,企业才能成功;第三,最有效、最直接的为客户服务,创造使用价值。如果把这点贯彻到企业运营中,就会最终实现同用户之间的共进退、共荣辱、共始终与共存续的绑定、依赖关系。最终获得真正的赢取营“消”成功的业绩。
青岛港的模式成功,尤其源于对人的经营。而对人的经营,除对客户的经营之外还表现在对员工的成功经营上。随着国企改革向公司化方向迈进大趋势的发展,人的素质的升级换代越来越迫切,它越来越表现为企业的兴衰归根结底在于人的素质的不断提升。当“振超现象”成为各大媒体追捧的焦点时,大家是否考虑到“金牌工人”出现的背景呢?首先,“金牌工人”=知识型+体力型。他的出现,是适应这个时代发展需求的。青岛港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这样一支既能动脑又能战斗的工人队伍,懂得现代服务流程和特点,又不怕吃苦,肯干敢干。其次,“金牌工人”是“青岛港精神”的具体化。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很好地发挥就是人格增值,就是人员素质资本的成功运作。常主席、总裁说得好:现代企业追求的不是直接争取利润,也不是战争,而是要争取船东、货主的信任,体现在员工身上就是态度问题。“振超现象”是公司经济向客户经济嬗变的一次重大突破,是最大限度地体现用户价值主张的经济。用户需要的是价值的一种满足和完善的解决方案。用户经济时代的重要特点就是服务态度要好,要不断创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许振超和他带领的团队两破世界纪录,均以完美的客户服务赢得了信誉和货源,这是很可贵的。企业真正的风险不是金融危机,而是货主的不信任。最后,“金牌工人”是解决忠诚问题的产物。作为一个员工,有三个客户:企业、职业、业主,而对这三个都要忠诚,三者之间往往出现“打架”现象。“振超模式”解决三者之间行为结构之卓越之关系在于:始终把业主利益放在首位,企业利润、个人职业都只有以客户忠诚——因而有利可获——才有了解决的基础。
我们塑造金牌工人,就是要大力弘扬走在时代前列的先模精神,引领我们一路阔步前进。但是如何打造金牌工人呢?我想应该有以下几点:1、企业发展模式、道路要正确;2、要树立健康向上的企业精神、价值观;3、解决好忠诚度问题。以客户忠诚为主导,以企业忠诚、职业忠诚为依托,发挥个人最大价值;4、在解决员工物质待遇的基础上,关心员工家属,公平对待每个人;5、班组建设问题。一个好的企业,需要一个好的领导班子;6、文化氛围的塑造和培育;7、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深入一线;8、设立奖惩机制,树立榜样。
我认为,品牌战略是这个时代全景战略的制高点,包括“金牌工人”在内的青岛港模式是新时代高高飘扬在港口业界的一面旗帜。
注:本文原刊登于《世界海运》杂志2009年8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