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回力商标归来看民族企业的发展之路


 

   在八十年代,上海制造是质量和身份的象征。妈妈们去买衣服时,百货商店的售货员从的橱柜里拿出来说一声是上海产的,购买的人几乎毫不犹豫。上海牌的手表戴的喜气洋洋,回力鞋穿在男青年的脚上,凤凰牌自行车在街上闪闪发光,大白兔奶糖让小朋友们念念不忘。吃穿用行样样都有涉及。

  那是一个上海制造的黄金时代,也留在我们童年的美好记忆里,在七八十年代生人的怀旧里随时可见。而现实则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上海制造的黄金期一去不复返了。那些有着老商标的产品只在怀旧或创意集市上可见,比如南锣鼓巷的商店里,比如798的创意里。由大众变成小众,成就一种私人的情节与怀旧氛围。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近日国货品牌回力终于正式进入美国潮流界,第一步登陆纽约街头。代理为美国潮流界龙头店铺Alife Rivington Club。Alife Rivington Club把回力经典篮球鞋、网球鞋和羽毛球鞋包装为街头复古经典,来自东方原汁原味的街头至潮,售价更是60美金天价!”回力鞋几时又荣耀归来?
 
 
    1935 年4月4日,上海正泰公司正式注册了中文“回力”和英文“Warrior”品牌。回力商标的创意源于英文“WARRIOR”意为战士,勇士,斗士,由此将 “WARRIOR”谐音才得来“回力”中文商标名,而“回力”含寓“回天之力”喻指“能战胜困难的巨大力。四十年代中期其技术人员就已从美国带着先进的理念与设计技术而回,可以说回力鞋在建国前就已经名声大振,建国后,公私合营改为国企,在计划经济的体系下,鞋厂不愁销路,“回力”商标仍是一枝独秀。九十年代初的辉煌据老工人讲述,工厂门口排队买鞋的市民就像排队买包子一样。鞋刚下生产线,还热乎乎的呢,就已经被市民抢购一空了。九十年代中期,国家再不管回力了,销售交给工厂,回力的压力一下子来了,关闭了不少分厂,下岗了很多员工。

  现在的回力鞋厂仅有130名员工,他们借鉴耐克和阿迪达斯“品牌运作”的模式,“抓两头,放中间”。虽然总部仍在上海,但“回力”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上海制造”了。公司到中原和西南地区去挑选质量最高、成本最低的制鞋厂,由其代工。公司则掌握品牌、技术和营销这3个附加值最高、最重要的环节。如今,工厂每年出口到中东、欧美和东南亚的产品,占销售额的四成。“回力”鞋,甚至已经成为欧美“潮人”的新宠。在欧洲,它的身价达到让人惊愕的50欧元(约500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在国内的怀旧潮流里,回力也卷土重来,重新获宠,正在小范围的逐渐渗透。

  回力从消失到归来,打开国际市场的路线,更值得民营企业深思。不去仰仗别人,发奋图强,采用专利商标的核心竞争力,先进的营销模式,管理方法,民企也能战胜低潮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