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管,天津在迅速行动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300191)
城市是一定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和服务中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以城市的基本信息流为基础,依靠法律、行政和技术等手段,对城市运转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处置、解决,以维护和强化城市功能,满足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现代城市管理更应强调政府和市场互补,政府和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正式和非正式渠道互动。一个城市管理水平体现着一个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进展程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界对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城市管理的手段和措施相对滞后,现代化的设施相对落后,科技含量不高,已经制约了城管工作的高效运转。
针对传统城市管理存在的多种问题,2004年底,北京市东城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并着手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北京市东城区将全区25.38平方公里的范围划分为1652个网格单元,把垃圾站、城市雕塑等6大类56种,共计16万个城市部件逐一编码。聘请300多名手持PDA的监督员分片巡查,发现问题或者接群众举报,便将信息发送至城管监督中心。由中心利用网格化信息平台,实现精确定位、快速处置。据统计,该模式对城管问题的发现率和处理率均达90%以上,处理时间由原来的7天缩短到12小时。
2005年7月,国家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取试点城市,对北京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经验进行推广。国家建设部先后确定了三批25个省、市、自治区的51个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试点城市(区),通过下发文件指导、制定标准规范、组织会议促进交流等手段积极推进,试点工作进展有序。目前,已通过部专家组验收正式运行的城市有:第一批试点城市:北京市朝阳区、山东省烟台市、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扬州市、上海市长宁区、卢湾区、浙江省杭州市、湖北省武汉市、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成都市;第二批试点城市:江苏省常州市、浙江省诸暨市、台州市、嘉兴市、河南省郑州市、广西自治区南宁市、云南省安宁市、重庆市高新区;第三批试点城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山东省青岛市、江苏省昆山市、张家港市、湖南省长沙市、陕西省宝鸡市、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共计26个城市(区)。除试点城市外,天津市开发区、山西省太原市、黑龙江省大庆市、江苏省泰州市、浙江省绍兴县、新疆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等市(区)也先后建成“数字城管”系统,并通过了部专家组的验收。
“数字化城市管理”指的是: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以及生产生活中,运用信息处理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以提高城市建设的时效性、城市管理的有效性、城市资源优化配置水平以及市民的生活质量,从而达到“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目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主要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对城市实施全方位、高效能监管的现代管理模式,主要是把城市管理内容划分为部件和事件,把管理范围划分为“万米网格单元”,通过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处理流程,形成高度闭合的管理系统。实现城市管理的全地域覆盖、全时空监督和全过程管理。在这个系统下,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停车场、电话亭、道路等城市元素都被配上独有的“身份证”,一旦它们发生故障或流通不畅,相关人员可以根据移动GPS定位系统的跟踪搜索引擎,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把问题解决。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使城市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做到一清二楚,为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探索建立了监管分离的双轴心管理体制,创建了将城市管理对象精确定位的万米单元网格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建立了科学的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和绩效评价机制,构建了一个适应新体制、新方法和新机制的集成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是对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及管理手段的重大变革和创新。
随着天津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天津市市委、市政府有关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城市管理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已深入人心。天津市城市管理部门坚持以治脏、治乱、治破、治乱搭乱建为重点,城市管理的水平大大提升,城市管理不但有组织、有体制,而且建管并重、重在管理、标本兼治、管罚分离、堵疏结合、市民参与等机制逐步形成。
2008年3月27日,天津市人民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通过《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2号),并自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从法律的角度对城市管理标准进行了统一规范。 《规定》将逐步实现管理中心下移、区县为主、权责明确、务实高效的管理体系。天津市市容委根据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开始了对数字化城管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以奖代补”的新型考核模式。2008年5月2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容委拟定的《天津市城市管理考核实施意见(试行)》和《天津市城市管理“以奖代补”办法(试行)》两个重要文件,以此作为城市管理工作考核的依据,能够充分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并提出,在数字化城市管理方面,要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监控指挥中心和数据中心,落实组织、人员、车辆、设备、资金,实现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提升科学化、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
2008年6月22日,天津市首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开发区率先启动,标志着开发区将利用先进的数字城管系统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天津开发区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网络和数据资源建立了全区统一的城市管理平台,按照一万平方米为一个单元,对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实行网格化监督和管理。社会监督员、城市管理中心以及区内各承办和监管单位都通过网络连接该平台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具体业务流程包括问题发现及信息收集、案件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及反馈、案件核查、结案六个方面。通过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体系、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形成“大城管”格局和“一站化”业务模式,从而显著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天津开发区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经过多半年的试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数字城管”系统开通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各职能部门间责任不清、相互扯皮、处置不力的状况,实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责任清、数据明、协调快、决策准、服务好,使老百姓们感觉到“反映情况方便、求助快捷、获取服务及时”。截至2009年2月份,共受理案卷17647条,结案率近80%,在消除城市管理盲点、快速处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完善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截止目前,开发区已经以母区每1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划分出215个网格状单元,每个单元配备对应的城管监督员,并按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其他设施等六大城市部件和市容环卫、宣传管理、建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等五大类城市事件进行精确定位。
2009年以来,天津市大力发展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通过网格化、无缝隙的监控,构建市、区两级数字化平台。在特大城市同时建设市区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天津在全国尚属首例。
天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模式为“两级监督、一级指挥”。市级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平台,区级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和指挥平台。市级平台负责全市城市管理的监督、考核和评价,市监督管理中心通过市级呼叫平台受理来自领导交办、城管热线及网上举报的城管信息,并将信息转发至相关区级监督中心进行立案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市级平台同步监督跟踪;对于跨区或跨部门区级监督指挥中心难以解决的问题,可由区指挥中心提请市监督管理中心进行协调督办。经过督办延期的案卷信息将作为考核评价相关专业部门依据之一。
区级平台负责受理区属范围内的部件、事件的处理。业务流程分为信息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案件处理、结果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等七个环节。
依据资源共享、节约投资的原则,天津市中心城区(包括市内六区、环城四区建成区及新技术产业园区)采用“集中式”架构,在市级平台建立统一共享的软硬件平台。上述各区通过市电子政务网络集中共享调用相关数据,实现市、区两级网络互联互通。
滨海新区采用“小集中+分布式”的架构,依托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建成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拓展建设“滨海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开发区、保税区采取“小集中”方式统一调用共享滨海新区系统平台的相关数据。滨海新区系统平台与市级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依托市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市级平台与滨海新区平台市区两级网络的互联互通。
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县、宁河县、蓟县等区县采用“分布式”架构,各自建设独立的软硬件系统平台,独立运行。通过市电子政务网络与市级平台进行数据交换、信息传递、协同工作,互通互联。
2009年6月,高新区数字化城管系统已完成调试正式投入使用。作为本市密度最高、资源整合最集中的“网格”区域,高新区13平方公里区域内由168个视频点位24小时全方位“值班”,可对火灾、污染等突发事件进行实时监控。在高新区数字化城管系指挥中心可以看到,168个视频监控点位以数字编号在地图上准确标注,某些重要路口甚至布置了四五个监控点,对各设施实现精确定位。根据需要,指挥中心可随时调用不同监控点。通过高速光纤介质,拍摄到的画面可清晰及时回传到指挥中心大屏幕上。除对区内道路、绿化、路灯等城市设施进行监控、分析和管理外,该系统还将同时满足区内武警、交警、消防、应急等各部门需求,实现资源高度整合。今后,系统还将与位于滨海新区内的滨海科技园实现互联互通。另外,高新区内清扫车等车辆上还搭载了智能车载监控调度系统。通过车上的GPS卫星定位,指挥中心可对城管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当区内某个点位出现问题或接到呼叫中心投诉电话时,可及时调用附近车辆作业,实现高效智慧调度。此外,每一万平方米为单位的网格内,还专门配备一名手持“城管通”设备的城管员。若在巡查时发现问题,城管员可利用带有GPS功能的“城管通”为现场拍下照片或视频,并及时传回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将利用GPS数据自动识别“发案”地点,“立案”解决。
截至目前,天津市全市18个区县和滨海新区3个功能区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已完成80%,预计年内可全部建成,和平、南开、河北、河西等10个区已投入运行。津城城市管理统一指挥、监督有力、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机制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