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观点:
未来将现由M向V转换的货币新格局
作者:韩和元
7月份的CPI数据为负1.8%,较6月的1.7%下滑0.1%个点,同期PPI的降幅更扩大至8.2%,单纯该数据来看,我国经济仍处于通缩区间,而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32.9%,增速低于1-6月的33.6%。而由1-7月资料推算,今年7月份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6%,不仅远低于6月份的35.3%,和5月份的38.7%,也低于4月份的34%和3月份的30.3%。根据已经公布的数据匡算,7月的GDP增速仍未超过8%。
在政府力求保8的大前提下,已经决定了我国在接下来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从根本上予以改变的可能性很小。另在现行政策下,我国的名义利率远高于美国的0-0.25%,已经为热钱流入提供了条件,而如果在美国尤旧维持当前的宽松政策的条件下,中国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那么热钱的涌入程度是可以想见的。
另我们综观历史认为目前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小。历史显示,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没有在CPI同比为负值时收缩货币政策,也没有在CPI低于3%时进行过剧烈调控。
而近期市场所担心的是,在落实巴塞尔协议下,中国的银行业将遭遇资本充足率之痛,信贷投放将放缓。近期结束的商业银行年中工作会议,给银行定调:信贷总体将成收缩趋势,但下半年信贷目标仍维持在3万亿。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近期的居民储蓄分流的速度正呈现出加快的趋势,这也将决定,流动性的源头将从早期的贷款向居民储蓄分流转变,而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再度活跃,和CPI的下降造成的外汇储备增加,而形成的外汇占款亦将成为未来几个月份的流动性的重要源头。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的货币格局将从当前的M(货币供应量)开始向V(货币的流转速度)转换,即基于长期流动性回收和对巴塞尔协议的落实,在未来几个月份信贷和货币供给增速无可否认的将出现回落,但货币流转速度将逐渐加快。
但随着四季度的到来,我们却要对现行货币政策提高警惕,原因在于CPI和PPI数据在去年第四季度出现大幅跌落,基数很小,而我国现行的统计方法是以同比法为标准的,这也将决定了四季度无论是PPI还是CPI都将轻松转正。如果在流动性的配合下,甚而会很轻松的突破3%的通货膨胀的警戒线,这也将为未来货币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数据支持。
但单据第三季度而言,我们认为货币政策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今日我们关注的新闻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