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与教育部高校携手推进服务科学学科建设


一.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动跨学科人才的需求

  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均在70%以上,而中国只有40.7%。我国“十一五”规划指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之一。这里的服务业区别于传统服务业,指以技术性、知识性的服务和公共服务为主的,具有知识性、高增加值性、高素质性、高科技性和新兴性等特性的现代服务业,其领域覆盖到金融、电信、医疗、交通、物流、政府等各行各业。

  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在技术、管理、工程、人文等方面的新课题,从而带动了对具有综合能力的现代服务业跨学科人才的大量需求。现代服务业需要大批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学、用户心理学的复合型人才,但我国目前尚没有设立专业方向培养服务经济所需要的人才,因此相应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就显得尤其紧迫和重要。

  二、IBM率先提出建立“服务科学学科”的倡议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IBM率先从学科建设角度提出“计算机科学”的理念。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大型数字计算机诞生,其后计算机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深刻变革,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项工程技术的发明创造成长得如此之快,也没有任何一项技术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如此之大。围绕着技术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学科建设中引进全新的改革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从而就有了“计算机科学”的出现。

  而今天时代又前进了。随着现代服务业的飞速发展,服务经济给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IBM又提出一个创新的理念——“服务科学”。具有特殊意义的是,这次IBM是在中国向全世界公布“服务科学”的学科建设理念,于2006年11月14日在北京与教育部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将服务科学课程引进中国高等院校。为此,教育部领导在不同场合曾多次表示:这是一个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合作,通过这个协议,中国在新兴学科建设方面不仅将和世界同步,而且会在最短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新时代,“服务科学”理念的提出是中国走在世界前列的保证,其意义是非凡的。这次在中国发布“服务科学”的理念,是对IBM中国教育合作项目意义的提升,是具有全球性的影响的。所以不仅对中国,对全球都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一件事情。

  “服务科学”的创新理念旨在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科学、管理、工程学科的知识,研究以服务为导向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所必需的相关技术、专业技能和商业模式。“服务科学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复合交叉型学科,将计算机科学、运筹学、产业工程、商务战略、管理科学、社会认知行为学和法学等领域综合在一起,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所必需的相应技能。“服务科学学科建设”将聚焦于对商务和科技课题的有效结合,通过使用真实的案例、尤其是信息技术和商业服务领域的案例来分析和教学,为服务提供者和客户创造价值。

  三、教育部和IBM联合推动“服务科学学科建设”

  2005年12月25日,教育部与IBM签订了新的5年谅解备忘录,提出学科建设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将“服务科学学科建设”正式提上日程。在教育部的领导下,IBM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携手,开始“服务科学”的科研合作和教学实践,研究服务经济下的人才培养新课题,致力于系统和全面培养现代服务行业人才,推动中国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2006年9月,陈至立国务委员和教育部周济部长一行受邀访问IBM美国华生实验室,参观了IBM的研究团队在服务科学、生命科学、高性能计算等新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陈至立国务委员当时就表示,发展服务科学非常重要。而周济部长也提出,通过服务科学学科建设,中国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要走到世界前列。

  继陈至立国务委员和周济部长的美国之行后,IBM中国研究院李实恭院长和公共事业合作部郭维德经理拜会了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商谈如何在中国开展“服务科学学科建设”。张尧学司长一直关注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科研、学术领域的新课题,早在2005年6月就和清华大学方存好博士出版著作《Active Services - Concepts, Architecture and Implementation》,创新性的提出了互联网服务的一个新模式——主动服务,旨在显著提高现有互联网服务的可扩展性、可定制性和可重用性,充分体现了服务创新的理念。对服务科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张尧学司长也非常支持,对围绕“服务科学学科建设”进行师资培训、组织教材编写、开设示范课程等,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指示。

  经过双方多次的商谈和会晤,教育部与IBM正式签署《开展“现代服务科学方向”研究合作项目备忘录》,双方计划在我国高等院校全面启动“现代服务科学方向”的研究和建设。2006年11月14日,该备忘录的签字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教育部部长周济院士和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先生携双方高层出席盛会,并在会上热情发言。至此,IBM和教育部将进一步深入合作推进服务科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四、“服务科学”学科建设基础

  类比于“工学”,“农学”,“医学”,“服务科学”最终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大的范畴,是一个一级学科,是跨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的综合学科。就如同“工学”下面有“计算机”,“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等等,“服务科学”下面有“服务经济学”、“服务管理学”、“服务工程”,以及特定的行业技术知识,等等。服务型人才的知识结构除了应该包括纵向的专业知识,例如管理,金融,计算机,等等,还应该有横向的,例如项目管理,服务科学。

  服务科学学科的建立不能一蹴而就,在其最终可以成为一级学科以前,发展可能是渐进的。秉承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在“服务科学学科建设”的实践中,IBM和合作伙伴高校采用了以下的合作方式:(1)在博士生阶段设立“服务科学”相关研究方向;(2)在研究生阶段开设“服务科学”学分课程;(3)在本科生阶段开设“服务科学”导论类选修课程。期望以现有的经济、管理、计算机等等院系之间交叉合作设置课程为手段,以培养复合型服务业人才为目的,从而最终为建立“服务科学学科”做好准备。

    世界范围内

  过去几年,IBM和世界上众多大学合作伙伴一起努力,推动服务科学学科建设的工作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在美国,“服务科学”已经进入教室,比较领先的大学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都开设了相关课程。在欧洲,IBM和英国两所顶级商学院牛津大学、沃里克大学的代表也进行了会面,讨论了“服务科学”教学和科研的必要性。在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等各国的知名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都在进行“服务科学”相关的调查、科研、交流或课程实践。IBM的研究人员和商业顾问和世界范围内的这些大学正在密切合作,以期正式引进“服务科学”成为一个新的学科。IBM还向数十名教授提供了教授奖金,赞助了数项计划和白皮书。

  在学术界,“服务科学”新领域的探讨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引领的IEEE和INFORMS等学术组织在国际学术会议中,加强了对“服务科学”课题的关注,征集相关学术论文,设立了相关的讨论专题。2006年2月初,INFORMS组织正式成立了“服务科学”专区,建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服务科学”学术社区。全球性的“服务科学”学术研究正在逐步开展中。

  在中国

  自2005年IBM将“服务科学”理念引进中国,在教育部的指导下,IBM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数十所合作伙伴高校在“服务科学”课程实践、人才培养、联合科研、教材编写、师资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开展了全面合作,力求通过教育、企业、政府多方合作培养适应服务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服务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