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创新高之后更须谨慎


    涨!涨!涨!,除了涨,似乎没什么好“商量”的。

    一年前的6月7日,上证指数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1%的利空打压下有效击穿3300点,并继续其寻底之旅。一年后的7月23日,股指收盘于3300点之上。一下一上之间,凸显出市场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1664点到7月23日收盘3328点,上证指数刚好上涨了一倍。上周一,上证指数以3462.59点再创收盘点位新高。而且,按照目前市场的态势,股指仍然有冲击新高的能力,尽管其离顶部越来越近,整个市场的风险亦越来越大。

    如同2007年的大牛市行情一样,市场对于今年以来的频创新高已经有点麻木了。从2500点到2800点,再到具有整数关口意义的3000点,及至3200点、3300点、3400点,伴随着股指新高不断的,则是市场成交量的同步放大。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往往惊人地相似。目前的A股市场与前年又是何等的相似:在市场财富效应的影响下,基民股民纷纷踊跃入市,开户数亦是水涨船高;新基金的发行再现火爆的场景,去年年底时“袖珍型”基金不断涌现,近期的百亿规模基金却频频面世;在经过了前几个月的普涨行情之后,权重股与蓝筹股扛上股市的大旗,将股指从一个高峰推向另一个高峰;证券投资基金普遍处于高仓位的状态,仓位超过九成的基金竟然达百只之多;上市公司任何非利空信息,都可以导致个股的大幅上涨;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定向增发如火如荼;最重要的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仍然在“拼命骑马”,不知要将股指的“红旗”插到何处?

    一切的一切,只能说明当前的市场超级火爆,并非某些人所说的“恢复性上涨”那么简单。话说回来,如果目前的股市真的是“恢复性上涨”,为何上市公司的业绩普遍下降20%的背景下,股指却暴涨了七成多?如果真的是所谓的“恢复性上涨”,为何目前的市场又是如此的疯狂?退一步讲,基金的超高仓位又该作何解释?

    几乎没有出现像样的调整,股指亦在近乎完美的上升通道上一直向上拓展空间,似乎正印证着“牛市第一阶段”、“技术指标上,A股半只脚已经踏入牛市”的论调。不过,即使股市真的步入了所谓的牛市,那也是“人造”的缘故。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多行业的振兴规划、央行大幅释放的流动性等等举措,才激起了投资者入市的热情。

    但是,作为虚拟经济的资本市场能否走好,同样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撑。或许在预期的作用下,股指的劲升会出现于一时,但如果实体经济的好转只是假象,那么,股市的大幅调整将指日可待。

    笔者以为,这轮由流动性催生的反弹行情,已有加速赶顶的迹象。在几乎所有的板块都遭遇一轮疯狂的炒作之后,上市公司的估值早就脱离了其投资价值,也透支了经济复苏后的估值水平。在目前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高估值是无法持久的。在推高股指的主力基金“弹尽粮绝”或失去了做多的动力之后,随之而来的调整将同样是惨烈的,投资者对此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千万不要被什么“三十年大牛市”、“4200点不是梦”等煽情性的语言所忽悠。否则,你就可能成为市场中最傻的那个“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