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成钢,高手出炉
—专访武汉银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核心团队
五月下旬的一天下午,记者正在湖北孝感出差,接到华中科技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对外联络人骆薇的电话,说银时传媒当晚7点在该公司接受采访。他们一直拒绝媒体,机会难得,我便及时赶到武汉,与以邓宪征为首的核心团队的五个成员进行了一次开放式的长谈。
几番历练始成钢
2007年以前,邓宪征还是华科大大创中心的一员,在中心服务时,不仅得到各种锻炼,也积累了一些商业思考。因临近毕业,便离开了大创中心,决定组建团队来创业!刚开始时,仅接一些企业的校园营销推广的活,好时忙得不可开交,闲时完全没有收入!业务状况起伏较大。为了度过无人问津的日子,他们团队开碰头会,想找到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业务模式。“头脑风暴”的结果是:要拥有自己的媒体。继续深入讨论“高校楼宇展架新媒体”的雏形便出来了。
说干就干,做了一些本质展架,去找企业谈广告单投放的合作,因为是一个新媒体,都不愿尝试在上面投放,闭门羹吃多了,团队碰头又想办法:设计出一种三折页的打折券,等分成72小格,每格做一个打折广告,印一万份每小格的广告,只收50元!再去找周边商家谈,50元的的广告投入对于遇到销售困境的商家来说极具有诱惑力,值得一试。得出来的结果是:商家主动打电话说,这种方法好确实提升了销量!于是打折券每一万份一小格的价格涨到500元,1000元,3000元。但这种方式仍有局限性,要走出华科大周边的商圈,需要进一步创新。但毕竟摸到了一种新模式的大门了!
商业模式出炉
高校对各种商业广告管理很严格,不准随意张贴。银时传媒的“高效楼宇展架”因具有公益性,所以可以独享学生宿舍这个资源。学生宿舍的一楼门厅宽度一般在5米以内。把展架置入唯一的进出通道内,在这一片空白空间里,学生的眼球只会关注这个打眼的广告展架。学生一天至少要看2次这个展架,看到上面放置的各种广告单,如果有兴趣就会主动取阅。因为潜在客户定位准确,大大节约了宣传材料的费用!每千人广告成本不到一块钱。因为展架置于“网口”处,又是唯一的摆设,进出本宿舍楼的学生天天看,被吸引的几率几乎是没有“漏网之鱼”!
为了打消投放广告企业对广告效果的顾虑,银时传媒团队“曲线救国”,逆向思考:企业不用先付广告费,只需提供宣传单即可,由银时公司来投放运作,条件是给其产品服务的校园代理权。根据校园内的销量结算广告提成。这一转变极具吸引力:原来企业漫无目的的广告轰炸,花了大笔银子还不知效果如何,现在竟跳出一个不需要自己承担风险的广告合作伙伴,当然是求之不得!
校园营销的的整合传播
谈起未来,银时传媒团队表示:用五年时间,覆盖全国16个重点城市的100所重点高校,每天影响500万个大学生。把高校的各种媒介形式做精做透,不仅是广告媒体,更要整合到营销策划,户外路演,BBS的运作,线上线下的互动营销,各种讲座的横幅喷绘等等运作形式,进行全方位的渗透。由一个媒体供应商,成长为一个整合营销的方案设计和执行商。
时至今日,银时传媒已成功与蒙牛公司合作,举办“奔向北京,成就音乐梦想”武汉赛区的海选与晋级赛;携手汇源集团,共同策划执行大学生走进汇源系列活动。各种活动的相继举办,让银时传媒朝着“整合营销设计和提供商”的企业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