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是人民币人民化


  中国政府决定在四个口岸城市试点人民币结算试点之后,溢美之词连绵不绝,人民币国际化在欢呼声中俨然是中国冲出金融风暴的全新引擎,而人民币似乎也将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继美元、欧元、日元等储备货币的最佳替代者。

  然而人们忘记了货币具备吸引力的前提是其主权国家更需要具备核心竞争力,如澳元国际化背后输出的是资源,瑞士法郎背后输出的是政治中立国地位,美元、日元和英镑背后输出是技术或政治军事力量,那么人民币作为一种国际货币背后对外输出的是什么?--乍看之下是两万亿外汇储备,但那依然不过是系在欧美手中的铃铛,所以实际上中国的竞争力却仅仅是廉价劳动力,换句话说,中国目前拿得出手的竞争力是数亿收入微薄的劳动者,而中国经济的最大的坏痈正是俨如天堑的贫富差距。

  完全可以这样理解--欧美需求的凑跌使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无法发挥最大优势,中国需要改革经济结构才能获得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竞争优势,然而贫富差距所牵连的利益冲突却深深的阻碍了这场势在必行的改革,如果人民币国际化是条改革的捷径还好说,但世上哪有免费的午餐?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将考验政府的能力以及(中国不成熟的)金融市场的抗打击力度,更是对人民财富的一大挑战,人民币国际化的结果之一是输出大量的人民币(当然前提是有人愿意接手),而如处理不当对国民的风险将会最大,人民国际化并非消除风险只能转移风险,所以如果无法解决民众收入微薄的问题,人民币国际化将成为天方夜谭,人民没有丰厚的人民币作为保证,人民将成为最大的风险敞口,输出的人民币也不过是废纸一摞。

  在欧美处理后院的时候,全球市场都认为只有中国才能带领地球人民回归繁荣,然而这却是一个围城,只有里面的人知道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然而目前的中国却又逼不得已拿起了冲锋的大旗,说是赶鸭子上架也好逼上梁山也好,人民币国际化正是这条不归路的一个真实写照--中国不过是市场经济试验的优秀毕业生,却拿起了全球交响乐的指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