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抑制高房价支五招
高房价是中国人民心中永恒的痛。就在中国政府接二连三地调控房价之季,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去年下半年我国房地产业也快速进入调整期,这对我国有调整要求的房地产业来说本是好事,却被有关地方政府、房地产业内人士及经济学家别有用心的加以运用,抛出房地产影响上下游50多个行业的发展,房地产不景气,中国经济增长无望,于是地方政府纷纷托房市,高层也及时调整对房地产业的策略,开发商借助政策之力搞起了“假按揭”,制造了楼市“小阳春”,刺激了楼市回暖,带动了房价上扬。在保增长、保民生、保发展的大环境下,本没有什么可说,可是近来,各地再现地王,带动房价大幅上涨,这不得不引起高层注意。是政府对高房价无能为力还是政府不愿作为呢?这还有待观察。不过,个人通过观察总结,认为抑制房价可以采取以下几招:
一、同地块房价必须一致。目前,房市火暴,开发商挖空心思,动了“捂盘”的谋略,每次只拿出一幢或少数几幢楼盘开盘,一则是制造抢购场面,二则是借楼市好转,择机涨价。要知道同地块地价一致,在住房建筑成本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开发商涨房价,就是有意的赚取额外利润。所以,政府必须严格规定同地块房价一致,这样就可有效打击开发商的“捂盘”行为。若开发商坚持涨价,那就要同幅度调高地价,并由开发商补交。
二、地价与房价一定经过物价部门评估。物价部门的职责是什么,为何不能监管开发商的房价。在土地挂拍过程中,开发商有意高价拿地,形成新的地王,他们的头脑不是不好,不是不知道降低房屋成本,相反他们将好头脑用在坏处了,想了坏点子,大幅度提高土价,一则取悦政府,二则为提高房价找借口。因此,政府一定将地价与房价纳入物价部门的监管,地价与房价一定经过物价部门的评估。至于挂拍土地开发商的选择,一定要以选择项目为准,而不能以选择地王为准。
三、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在房地产市场上,还有一大不公平现象就是期房销售。你见半成品的汽车销售吗?你见过半成品的电脑销售吗?你见过……半成品销售吗?没有,我们见到的唯有房屋是半成品即期房销售。这难道不是天大的笑话吗?期房销售一则不利于业主观看房屋效果,为日后纠纷留下隐患,二则开发商利用业主的钱搞开发,没有资金压力,而且还可以将房市风险提前转嫁给业主,例如上海倒楼事件,近日报道称,购房业主仍需支付银行按揭就是例证。
四、增加土地与房屋供应量。土地供应紧张是开发商炒作地价的理由,住房刚性需求释放,投资需求增长是房屋涨价的理由。要想抑制房价,就必须破坏开发商这种不良预期,促使其将思维转变到正常轨道上来。
五、严格依法行政。一是依法规范土地使用,开发商拿地后,两年不予开发,就要依法将其没收为国有,以此减少部分开发商拿地冲动。,二是要严厉打击“假按揭”行为。“假按揭”行为就是资金欺诈行为或者说就是骗贷行为,一定将其纳入刑法打击范畴。三是要严厉打击“官商或官商联接”行为。从近年来犯事官员查处情况来看,犯事官员多数涉及房地产业犯罪,上海倒楼事件就与“官商”行为脱不了干系。四是要加强房地产监管,包括加强房地产质量监管、房地产市场监管等等。
依靠房地产一根拐棍走路的经济是不正常的,是走不远的,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的。当前,就必须破除房地产一股独大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高科技、制造业与服务业,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唯如此,才能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