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7月22日率领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就俄罗斯关闭切尔基佐沃大市场相关事宜与俄方进行进一步交涉。代表团由商务部、外交部、海关总署等部委官员,以及浙江、福建、黑龙江、河北四省商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 除与俄罗斯有关部门进行磋商外,代表团还将看望受到此次事件影响的华商。
1、切尔基佐沃大市场位于莫斯科东区,占地200余公顷,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形成。该市场是莫斯科,乃至整个俄罗斯华商最为集中的地方,货物销往俄罗斯全国及周边的独联体国家,被称为“城中之城”。
2、6月18日,俄罗斯政府宣布将集中销毁价值高达20亿美元的中国“走私”商品,并要求莫斯科市尽快关闭切尔基佐沃大市场。俄罗斯方面称,查收的中国商品是走私货,是通过“灰色清关”的方式进口的。“灰色清关”是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口的重要路径。因俄当时各地商品供应极为紧张,为鼓励进口、简化海关手续,俄罗斯海关委员 会允许所谓的“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货主只要向“清关公司”缴纳一笔费用,无需跟海关打任何交道,“清关公司”就会把所有报关手续办好,这种方 式对到俄罗斯做生意的商人极为简便。
3、6月29日,俄有关部门突然下令关闭市场,称该市场违反环境卫生规定。但俄方并未给商户预留处理货物、清理摊位的时间,导致大批华商遭受经济损失,同时使中国国内数千家关联出口企业受到影响。
4、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副研究员蒋莉对《财经》记者说,俄此次关闭切尔基佐沃大市场的原因复杂,也跟俄内部政治纷争有关,并非专门针对中国。
5、受金融危机影响,俄大量资金外流,税收流失严重。切尔基佐沃大市场的主要股东伊斯梅洛夫却耗资15亿美元,在土耳其兴建超豪华酒店“马尔丹宫”,显然也引起俄罗斯领导人痛恨。所以并不排除借此行动打击国内寡头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