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娇不断被利用 成炒作工具


杭州一家网站称要招邓玉娇做网络编辑?!

     “邓玉娇案”后,邓玉娇成了孺妇皆知的名人。在这个习惯借名人炒作的时代,其仍然难逃被消费的怪圈,有商家已盯上了她。7月8日,杭州一家网站也自称已经和邓玉娇的爷爷邓正兰达成协议,一个月后,邓玉娇将来他们公司做网络编辑,月薪3000元。

       尽管邓玉娇痛苦不堪的经历已成为过去,但她依然处在舆论关注的中心,因此对于一些善于炒作的人来说,也就有了可观的剩余价值。就在几天前,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教授、博导傅德志宣称要收邓玉娇为自己的学生,并说“这研究生我招定了”。现在,轮到网站出场了。众所周知,邓玉娇是一个初中生,以她的背景和学识,在目前的就业情况下,恐怕很难会有人愿意为其提供网络编辑这样的练武场。这家网站请邓玉娇做网络编辑,3000元的报价,与其说是酬劳,不如说是广告费——从商业策划和营销的角度来说,这无疑有着很高的性价比,只不过有些不道德而已。等到邓玉娇人气散尽,我敢断言,她肯定会被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毫不留情地扫地出门。

       在这样一个注重眼球经济的时代,邓玉娇能够吸引别人的眼球,对她本人来说实属无心,但对具有敏锐市场观察力的专业人士来说,却实属有意。至于这家一举成名的网站,咱们不妨盯着它,看看它日后如何断尾善后——如果邓玉娇真能被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网络编辑,倒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倘若如此,我宁愿灰头土脸地接受预言的失败!

       八匹马传媒网CEO,网络事件营销专家黄相如认为,这明显是新闻炒作的一种表现,借助邓玉娇炒作自己,借公众对于民女邓玉娇的同情心和关注度,让自己红火起来,从而为自己谋取商业利益。傅德志要招邓玉娇为研究生,估计也是为了炒作自己。在充满了狂躁氛围的社会,通过强大的网络及各种人为炒作,什么事都有可能成为异乎寻常的社会大事,什么人都可能被抹上种种色彩。

       谁都不会否认,邓玉娇曾经是个普通人,现在也是一个普通人,而且是一名受害人。怀着不可遏制的激动和感动的人,应冷静地替邓玉娇考虑一下:她现在最需要什么?我不敢臆测她的想法,但作为一名初中生,她最需要的应该不是当植物学的硕博研究生,也不是她力所不及的其他职业。关注弱者是社会良知的体现,但无视弱者的真实能力、各方不切实际给出种种允诺,则反映了社会的某种狂热和病态。

傅德志宣称要收邓玉娇为研究生?!

       初中学历的邓玉娇,一个无名小镇上的KTV里面做服务员的邓玉娇,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如果不是那惊天一刺,其现在、将来的生活,就会跟中国广大农村、乡镇、县城里的绝大多数女孩子们一样,结婚,生子,平平淡淡终其一生,尽管邓玉娇还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理想与信念,但这些理想实现的机会实在是微乎其微。 

       由于网络的介入,邓玉娇案被迅速放大,引起全中国网民的关注,案件得到各级公、检、法机关异乎寻常的重视,引发了各地律师的纷至沓来,各种言论铺天盖地而来,司法机关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在汹涌的民意推动下,最终邓玉娇获得了一个各方皆大欢喜的结局“定罪免处”。不过最近,网络再次掀起了“邓玉娇”事件热潮,不过这次并非针对这起刑事案件,而是曾经的“打虎”名人,中科院植物所教授、博导傅德志宣称要收邓玉娇为自己的学生,并说“这研究生我招定了”。

       傅德志,周老虎事件曾立下汗马功劳,此后,网民们给予他一个响亮的头衔“打虎英雄”;他的正气与执着也曾让笔者敬佩。周老虎事件结束后,“打虎英雄”的影子几乎再没在媒体中出现。可近日,“打虎英雄”再次高调亮相,言语中见他非常热恋“抗暴英雄”邓玉娇,并且有非娶邓玉娇做媳妇不可之气势。“打虎英雄”热恋“抗暴英雄”正所谓“英雄惜英雄”,非常难得。邓玉娇的终身大事也终算有了着落,而且能关心照顾邓玉娇终身的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中科院博导。

       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今研究虽然很多,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研究生,并不是说上就上的,还得参加正常的考试,走合法与正规的程序。正如植物所马可平所长所说的那样,“研究生招生有严格的考试录取程序,任何个人无权决定破格录取”。因此,傅德志在网络中多次公开声称要“破格招收抗暴英雄邓玉娇为硕士博士连读研究生”这样的言论不得不让感觉有炒作的嫌疑。

       在网络时代,炒作已经不是娱乐明星的专利,不少专家学者也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让人为中国学术界的风气捏一把汗。作为一位博士生导师,傅德志的职责是教育好学生、带领学生搞研究,但从周老虎事件到邓玉娇事件,傅教授都冲在了"最前线",虽说学者关注社会也是正常的,但高调宣称要收邓玉娇为自己的研究生的做法,大有自我炒作之嫌,暴露出了学术界浮躁功利的风气。 

 邓玉娇不是炒作工具 请别再伤害她!!

         企业关爱邓玉娇不错,给其提供就业岗位也无可厚非,但也考虑其的自身条件,先招进企业安排其适合的岗位,做力所能及的事,至于做编辑与否,需要慢慢培养。谁都清楚拔苗助长的后果。如此逆流而行,分明是别有用心。说白了就是想借邓玉娇的名人效应炒作自己。更为夸张的是,有媒体报道,上海一家名为伊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也发布消息,愿以年薪10万聘邓玉娇为公司行政主管。我们不能轻易否认一个人的能力,就目前而言,邓玉娇做这样的工作恐怕还不适合,其需要的是平静的生活,不太复杂的工作,才有利于恢复。如此不顾其的感受,给人的感觉是,表面上在帮助她,实质上是企业在打自己的小算盘,自我炒作,确切地说,应该是这些企业看到了邓玉娇名人效应背后潜在的经济价值,纷纷争先恐后地来争抢,生怕失去机会。


  有趣的是,企业在招聘时极尽苛刻,动辄就要过本科学历关,专业对口,还必须具备相当的从业经验。对只有初中学历无相关专业背景和从业经验的邓玉娇却不设门槛,换了别人不一定会这样,说到底,都是冲邓玉娇的名人效应而来。看到如此趋之若鹜景象,非要说出理由的话,那就是他们都在消费邓玉娇。有此动机,又怎会设身处地为其着想,考虑其的感受,一厢情愿的味道,引人深思。

        邓玉娇是这个时代的一个悲剧人物,其已经很不幸,可更不幸的是,还要被某些人继续折腾,消费和伤害。如果我们还有基本的同情心,也真心想帮助她的话,那么,请别再折腾,消费和伤害她。只有身心完全健康复元之后,邓玉娇才可能重融社会,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她早先对媒体谈过要先学些东西的想法,看来姑娘对自己的人生是有所规划的。因此,请媒体、请公众、请各路企业商家,以及邓玉娇的家人,不炒作并不为炒作推波助澜,我们一起来保护好这个受伤的姑娘——给她一段精神复元的时间,还她一份心理疗伤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