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主流文化带思考


 

穴居中原看中国,未来市民社会多;

既非北京官本位;也非广东饕餮多;

中原曾有老腐朽,脱胎换骨迎新祚;

湖南曾有王阳明,几百年后续心学。

放眼宇内一条线,从沪到蓉溯江活。

不必轻看上海人,百年而后满中国。

我辈幸生新时代,遥为未来鼓与歌。

 

     中国未来的文化主流,必然是延续明朝兴起的、被清朝这一反动、落后的异族政权所打破的市民历史文明进程,而张市民文化、公民文化的大旗,这一未来文化的现代雏形和代表不是北京为代表的官权文化,不是广东等沿海地区所现有的饕餮文化或淫荡文化,而是以东起上海、西到成都,以上海、南京、苏杭、武汉、合肥、重庆、成都等沿江分布的文化发展线上,这两侧必然汲取中国北部如洛阳、西安、开封、济南、曲阜及南侧湖南、江西等文化基因,远及北京、广东、香港、澳门等南北文化交融,于是而形成新的文化积淀,形成我们中华民族新的人文品格。

    其实中华民族文化中并非缺乏文明主动或自动升级的要素,在宋朝、明朝发达的经济秩序中,我们已经孕育了新文明的种子,那就是市民文化的兴起,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看到宋朝、明朝两个时代对应的科技腾飞、民族工商业的崛起、人文文化的极大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政治家、思想家、程朱理学及阳明心学以及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如果我们的民族进程不因为元、清两个野蛮愚昧民族的侵略而打断,那么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小农经济至上逐步诞生商品经济、产业经济并非是不可能的,而且说不定更能诞生义、利兼得的民族思想。然而历史不容假设,从来君子斗不过小人、文明斗不过愚昧的蛮力(冷兵器时代的基本规律,今天虽然不是冷兵器时代,似乎也处处有这种事例的影子),那么,随着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原来被打断的民族文化进程注定在经历浴火之后再次新生,而新生之路,就在于文明推进的锋面之中,可以说,基本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头在上海而尾溯川藏,自然是中华民族创造新的民族文化的主体脉略线路

   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逐步发达,新的文化已经在总结整理之中,而整理好的新的文化必然孕育出我们既精明又敦厚的新一代国民和民族成员。

 

    蒙胧的一种认识,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心里研究的一种启发,可资作为中国新伦理、新的心里秩序确定的一个研究方向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