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就是1995年由九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联名的著名的《016号提案》。这九位老人是
赵朴初先生、冰心先、曹禺先生、夏衍先生、叶至善先生、启功先生、吴冷西先生、陈荒煤先生、张志公先生。
提案的名称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
在提案中,焦急万分的老人大声疾呼:"传统思想和价值观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传统经典是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这些是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依据,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屡遭灾难而不会解体的凝聚力。如果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灭,我们将是民族罪人、历史罪人……大家拿着线装书不认得,对不起我们中国的列祖列宗,对不起世界人民,对不起人类。”
每年春节后,也就是三月的北京,全国两会是国家最重大的事情,然而14年过去了,像赵朴老那些代表着民族良心的人们,纷纷离开了人世,当今天书法这个本来是国人修身立命的手段也变成了格局不大的艺术的时候,当这个格局不大的书坛却这样喧闹和纷乱的时候,我们如何能说,我们是合格的书法学人,是合格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九位老人在上世纪已然觉察到民族文化断裂的危险,我们今天放眼书坛,谁又能说,我们的书法是无愧于前辈先贤,无愧于民族文化,既然古人讲:书为心画,书以载道,那么,请问,今天的书法立品何在?
如果说我们的书法家们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之一,那么,你们的责任何在?你们用什么去坚守?在两会即将到来的时候?你们可曾有象九位老人那样的焦虑和行动?
希望你们用手抚摸你们的胸口,带着良心看完那尘封十四年的《016号提案》,我特别提醒那些因为写毛笔字获得利益的人,别以为写毛笔字获得利益就是书法家了,如果说书如其人,那么,你们的字正是鉴证你们的品德!
赵朴初先生、冰心先、曹禺先生、夏衍先生、叶至善先生、启功先生、吴冷西先生、陈荒煤先生、张志公先生。
提案的名称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
在提案中,焦急万分的老人大声疾呼:"传统思想和价值观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传统经典是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这些是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依据,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屡遭灾难而不会解体的凝聚力。如果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灭,我们将是民族罪人、历史罪人……大家拿着线装书不认得,对不起我们中国的列祖列宗,对不起世界人民,对不起人类。”
每年春节后,也就是三月的北京,全国两会是国家最重大的事情,然而14年过去了,像赵朴老那些代表着民族良心的人们,纷纷离开了人世,当今天书法这个本来是国人修身立命的手段也变成了格局不大的艺术的时候,当这个格局不大的书坛却这样喧闹和纷乱的时候,我们如何能说,我们是合格的书法学人,是合格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九位老人在上世纪已然觉察到民族文化断裂的危险,我们今天放眼书坛,谁又能说,我们的书法是无愧于前辈先贤,无愧于民族文化,既然古人讲:书为心画,书以载道,那么,请问,今天的书法立品何在?
如果说我们的书法家们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之一,那么,你们的责任何在?你们用什么去坚守?在两会即将到来的时候?你们可曾有象九位老人那样的焦虑和行动?
希望你们用手抚摸你们的胸口,带着良心看完那尘封十四年的《016号提案》,我特别提醒那些因为写毛笔字获得利益的人,别以为写毛笔字获得利益就是书法家了,如果说书如其人,那么,你们的字正是鉴证你们的品德!
斑竹推荐
最新回复
· 书法网(2009-2-06 09:23:2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016号提案:《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
提案人:赵朴初、冰心、曹禺、夏衍、叶至善、启功、吴冷西、陈荒煤、张志公 1995年3月
提案人:赵朴初、冰心、曹禺、夏衍、叶至善、启功、吴冷西、陈荒煤、张志公 1995年3月
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此可能中断的方面是代代累积,构成我民族文化重要内容的各类古代典籍的研究和继承。不可讳言,目前我们一代人的古典学科基础已远不如上一代人之深厚,继我们而起的青年一代则更无起码的古典基础可言,多数人甚至对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典籍连看也看不懂了。
对这一问题,我们既应认识到: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罪人、民族罪人。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随着人类的进化,知识结构、时代生活、社会环境、教育体系都已发生巨大变化,我们不可能像前人那样终身埋首于古代的经、史、子、集之中;对多数人而言,这一方面研究的抛弃、这一方面知识的萎缩又是不可避免的。基于上述的矛盾,我们的意见是:(1)在现今时代,不可能改变现行学制,不应要求广大青年学子抱残守缺,只从事古籍的阅读和研究。(2)现行学制又必须及时考虑民族文化遗产的承传问题,使其在现在和未来永远保持其团结我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量。这一承传任务至少要有一部分人担负起来。(3)现在我们的大学里虽然有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也有人在从事古典文学及古代历史、哲学的研究,但历代传世的文、史、哲方面的典籍浩如烟海,如果不从幼年起就进行这方面的语文训练、打下这方面的研读基础,仅*进入大学后短短四年的攻读,实担负不起继承这份巨大的文化遗产的任务。
从上述意见出发,我们建议:(1)援音乐、戏剧、舞蹈、体育等有幼年学校或幼年班的前例,可依托两三座力量较强的师范大学的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成立幼年古典学校,也可以就在师范大学的附属小学、附属中学设立古典班,使入学学生除接受一般教育外,重点接受古典学科的基本训练,而教学工作在目前即可由三系的师生兼任。(2)在此幼年古典学校或古典班中,适当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历代重要的文、史、哲名篇都要背诵,不必分科,因为古典学科在打基础阶段是无法分科的,例如古典文学的阅读与创作就必须有深厚的其他古典学科的基础。除背诵相当数量的历代名篇外,还要指导学生从事古文、骈文、诗、词、曲的写作实践。(3)此幼年古典学校或幼年班可先在大城市中设立两三个,作为试点,以后也不必遍地开花,在我们这样一个古国、大国中,这方面的人才必不可少,但培养的数量也不必过多。(4)幼年学校或幼年班的学生将来升入相当于中学的古典专科学校或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内的古典班,最后升入大学的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这批人毕业后或进入各级学校从事教育工作;或分别进入文学、历史、哲学研究所及部分大学的古籍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而有关部门则为其提供终身从事专业的必要条件和生活保障,使这只由少数人从小接受培养而形成的专业队伍不致流失。
上述建议,希望尽快组织讨论,付诸实施,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仅就师资而言,目前能担负起古典学科教学工作的人已经不多了,而且多年逾花甲、甚至更老。现在采取行动,尚可集中一部分力量勉强对付,再过十年八年,恐怕这样的古典专科学校,想办也办不起来了。
对这一问题,我们既应认识到: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罪人、民族罪人。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随着人类的进化,知识结构、时代生活、社会环境、教育体系都已发生巨大变化,我们不可能像前人那样终身埋首于古代的经、史、子、集之中;对多数人而言,这一方面研究的抛弃、这一方面知识的萎缩又是不可避免的。基于上述的矛盾,我们的意见是:(1)在现今时代,不可能改变现行学制,不应要求广大青年学子抱残守缺,只从事古籍的阅读和研究。(2)现行学制又必须及时考虑民族文化遗产的承传问题,使其在现在和未来永远保持其团结我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量。这一承传任务至少要有一部分人担负起来。(3)现在我们的大学里虽然有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也有人在从事古典文学及古代历史、哲学的研究,但历代传世的文、史、哲方面的典籍浩如烟海,如果不从幼年起就进行这方面的语文训练、打下这方面的研读基础,仅*进入大学后短短四年的攻读,实担负不起继承这份巨大的文化遗产的任务。
从上述意见出发,我们建议:(1)援音乐、戏剧、舞蹈、体育等有幼年学校或幼年班的前例,可依托两三座力量较强的师范大学的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成立幼年古典学校,也可以就在师范大学的附属小学、附属中学设立古典班,使入学学生除接受一般教育外,重点接受古典学科的基本训练,而教学工作在目前即可由三系的师生兼任。(2)在此幼年古典学校或古典班中,适当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历代重要的文、史、哲名篇都要背诵,不必分科,因为古典学科在打基础阶段是无法分科的,例如古典文学的阅读与创作就必须有深厚的其他古典学科的基础。除背诵相当数量的历代名篇外,还要指导学生从事古文、骈文、诗、词、曲的写作实践。(3)此幼年古典学校或幼年班可先在大城市中设立两三个,作为试点,以后也不必遍地开花,在我们这样一个古国、大国中,这方面的人才必不可少,但培养的数量也不必过多。(4)幼年学校或幼年班的学生将来升入相当于中学的古典专科学校或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内的古典班,最后升入大学的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这批人毕业后或进入各级学校从事教育工作;或分别进入文学、历史、哲学研究所及部分大学的古籍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而有关部门则为其提供终身从事专业的必要条件和生活保障,使这只由少数人从小接受培养而形成的专业队伍不致流失。
上述建议,希望尽快组织讨论,付诸实施,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仅就师资而言,目前能担负起古典学科教学工作的人已经不多了,而且多年逾花甲、甚至更老。现在采取行动,尚可集中一部分力量勉强对付,再过十年八年,恐怕这样的古典专科学校,想办也办不起来了。
· 书法网(2009-2-06 09:35:22)
附:
QUOTE: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518号紧急呼吁提案
提案人
舒 乙 王 蒙 张 契 张贤亮 邓友梅 冯骥才
刀述仁 净 慧 弥松颐 王铁成 王成喜
切实扶植圣陶学校传统文化素质教育
教学实验的紧急呼吁
1995年,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赵朴初、叶至善、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陈荒煤、吴冷西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以016号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紧急呼吁》以焦急迫切的文字,为我们敲响了传统文化正处于存亡续绝关键时刻的警钟。
《紧急呼吁》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
《紧急呼吁》强调:“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其后,九位委员发出的《紧急呼吁》虽然辗转得到国家教委领导的重视和批示,但是,建立学校却无人承担落实。当时,舒乙、王志远、刘荫芳等教授教师痛感非下决心成就这项事业不可,他们认为这是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因此,1998年5月,受赵朴初、冰心、曹禺等前辈嘱托,以舒乙教授为举办人,向北京市教委提出办学申请。叶至善委员同意以其父之名为校名。全国政协赵朴初副主席欣然命笔,题写了“北京圣陶实验学校”校名,并给李岚清副总理写信,希望他支持舒乙、王志远等学者的办学事业。
北京市市委领导对舒乙教授的办学义举十分重视,亲自予以批转交办。北京市教委雷厉风行,1998年5月28日,依法办理了建校手续。1998年9月1日,圣陶学校正式开学。
圣陶学校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经政府批准的明确以“传统文化素质教育为特色”的9年义务制教育课程寄宿制学历学校。该校经过近4年的实践,进一步把推行“双五工程”或“5 + 5工程”(五千年文明、五大洲文化)的“中西文化通才教育”列入办学宗旨,面向现实、面向世界的特点也得到突出。
圣陶学校面对传统文化素质教育这种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命脉存亡续绝的大事,决心作出当今这一代人的回答:不能愧对先人,遗恨后人。伴随着民族经济的崛起,一定要有民族文化教育的复兴。
圣陶学校除开设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课程外,还特别开设了以传统文化素质教育为特色的课程,自98年开学至今,短短7个学期,现已取得如下成果:
1.经典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声律启蒙、诗经、唐诗、黄帝内经、古文选等,总计约4万字。
2.武术:八步连环拳等五套:
3.古诗新唱:卿云歌等共23首:
4.民族乐器:笛子、二胡
5.书画:书法、国画
6.适应世界潮流,突出英语会话,开展背诵英文《论语》选段、英文《老子》等特色教学。7.请大教授大学者给小学生讲授传统文化课程。8.圣陶学校本着以“以质量求生存”的精神,对普教教学质量严格把关,确保学生所学与社会普通学校接轨。
现在,通过4年的教学实践,初步证明,传统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孩子成长,而且会对其一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刻的积极影响。这是比任何辩论都更有说服力的更有价值的回答。
圣陶学校的实验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4年来报刊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做了数十次报道,中央电视台、日本NHK电视台、美国CNN电视台,都曾播出长达数十分钟的专题节目。各界有识之士关注着圣陶学校的每一步进程。
尽管圣陶学校为落实政协提案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融会东西方教育理念的新模式做出了不懈努力,为摸索总结继承传统文化取得了可贵的教学经验,尽管圣陶学校播了种,出了苗,目前,却面临很大困难,同时面临着或者迈上新台阶的希望,或者被迫停学走向夭折的危险。
我们不能坐视圣陶学校自生自灭!我们呼吁:
1、对圣陶学校这样负有特殊历史使命的教育实验,要由政府给予特别扶植。首先建议市区两级共同协调,解决扩大校舍的实际问题,享受贷款扶植政策。
2、其次,应参照体育学校、舞蹈学校等专业学校的政策,制定对传统文化学校的扶植政策,在升学、就业等方面统筹安排,给予系统的照顾和保障。
3、为使圣陶学校所投身的传统文化素质教育事业取得应有的成果,建议纳入有关规划,兴建包括圣陶实验学校、圣陶国际学校、圣陶专修学院乃至圣陶大学和中华古典文化研究院在内的圣陶学城,配以人文社区的配套建设开发,为中国文化传统创建一块复兴基地。
4、呼吁各界人士,特别是海内外企业界人士,为兴建圣陶学城提供包括捐助、借贷、投资等多种形式的支持。凡支持者,应以国家的名义、学校的名义,给予荣誉,铭碑载史,以示鼓励。
只要党和政府关心、支持、大力扶植,圣陶学校就不仅能办下去,而且能不辜负赵朴初、冰心、曹禺等老前辈的期望;不仅能继承,而且能发扬光大祖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使其不仅造福于今日,造福于中国,为我国当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所用,而且要造福于世界,为全人类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全文2008字,关键词:紧急呼吁夭折危险 切实扶植)
提案人(签字):
1995年,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赵朴初、叶至善、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陈荒煤、吴冷西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以016号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紧急呼吁》以焦急迫切的文字,为我们敲响了传统文化正处于存亡续绝关键时刻的警钟。
《紧急呼吁》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
《紧急呼吁》强调:“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其后,九位委员发出的《紧急呼吁》虽然辗转得到国家教委领导的重视和批示,但是,建立学校却无人承担落实。当时,舒乙、王志远、刘荫芳等教授教师痛感非下决心成就这项事业不可,他们认为这是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因此,1998年5月,受赵朴初、冰心、曹禺等前辈嘱托,以舒乙教授为举办人,向北京市教委提出办学申请。叶至善委员同意以其父之名为校名。全国政协赵朴初副主席欣然命笔,题写了“北京圣陶实验学校”校名,并给李岚清副总理写信,希望他支持舒乙、王志远等学者的办学事业。
北京市市委领导对舒乙教授的办学义举十分重视,亲自予以批转交办。北京市教委雷厉风行,1998年5月28日,依法办理了建校手续。1998年9月1日,圣陶学校正式开学。
圣陶学校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经政府批准的明确以“传统文化素质教育为特色”的9年义务制教育课程寄宿制学历学校。该校经过近4年的实践,进一步把推行“双五工程”或“5 + 5工程”(五千年文明、五大洲文化)的“中西文化通才教育”列入办学宗旨,面向现实、面向世界的特点也得到突出。
圣陶学校面对传统文化素质教育这种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命脉存亡续绝的大事,决心作出当今这一代人的回答:不能愧对先人,遗恨后人。伴随着民族经济的崛起,一定要有民族文化教育的复兴。
圣陶学校除开设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课程外,还特别开设了以传统文化素质教育为特色的课程,自98年开学至今,短短7个学期,现已取得如下成果:
1.经典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声律启蒙、诗经、唐诗、黄帝内经、古文选等,总计约4万字。
2.武术:八步连环拳等五套:
3.古诗新唱:卿云歌等共23首:
4.民族乐器:笛子、二胡
5.书画:书法、国画
6.适应世界潮流,突出英语会话,开展背诵英文《论语》选段、英文《老子》等特色教学。7.请大教授大学者给小学生讲授传统文化课程。8.圣陶学校本着以“以质量求生存”的精神,对普教教学质量严格把关,确保学生所学与社会普通学校接轨。
现在,通过4年的教学实践,初步证明,传统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孩子成长,而且会对其一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刻的积极影响。这是比任何辩论都更有说服力的更有价值的回答。
圣陶学校的实验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4年来报刊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做了数十次报道,中央电视台、日本NHK电视台、美国CNN电视台,都曾播出长达数十分钟的专题节目。各界有识之士关注着圣陶学校的每一步进程。
尽管圣陶学校为落实政协提案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融会东西方教育理念的新模式做出了不懈努力,为摸索总结继承传统文化取得了可贵的教学经验,尽管圣陶学校播了种,出了苗,目前,却面临很大困难,同时面临着或者迈上新台阶的希望,或者被迫停学走向夭折的危险。
我们不能坐视圣陶学校自生自灭!我们呼吁:
1、对圣陶学校这样负有特殊历史使命的教育实验,要由政府给予特别扶植。首先建议市区两级共同协调,解决扩大校舍的实际问题,享受贷款扶植政策。
2、其次,应参照体育学校、舞蹈学校等专业学校的政策,制定对传统文化学校的扶植政策,在升学、就业等方面统筹安排,给予系统的照顾和保障。
3、为使圣陶学校所投身的传统文化素质教育事业取得应有的成果,建议纳入有关规划,兴建包括圣陶实验学校、圣陶国际学校、圣陶专修学院乃至圣陶大学和中华古典文化研究院在内的圣陶学城,配以人文社区的配套建设开发,为中国文化传统创建一块复兴基地。
4、呼吁各界人士,特别是海内外企业界人士,为兴建圣陶学城提供包括捐助、借贷、投资等多种形式的支持。凡支持者,应以国家的名义、学校的名义,给予荣誉,铭碑载史,以示鼓励。
只要党和政府关心、支持、大力扶植,圣陶学校就不仅能办下去,而且能不辜负赵朴初、冰心、曹禺等老前辈的期望;不仅能继承,而且能发扬光大祖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使其不仅造福于今日,造福于中国,为我国当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所用,而且要造福于世界,为全人类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全文2008字,关键词:紧急呼吁夭折危险 切实扶植)
提案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