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盗:是不是多数人的心理?


日本有一个童话故事:阿苏史是京都的地方官,有一天加班到深夜才坐着牛车回家,因为预感到要碰到强盗,便脱下衣服藏好,车前依旧挂着帘子。不久,果然来了5个强盗,但他们用刀挑开帘子一看就大笑起来,原来阿苏史头戴乌纱、脚穿白袜、手捧笏牌、光着屁股坐在那里。笑过后强盗们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你们来迟了,刚才已有人来打劫过了。强盗们恍然大悟,叫道:“一定是多襄丸那小子先下的手,走,找他算账去!”于是一哄而散。阿苏史望着他们的背影哈哈大笑道:“八格牙路!这么笨还做强盗!”

笑话归笑话,要问何谓强盗?各位可能要嗤之以鼻了:不就是明摆着抢东西嘛!还用傻到这境界多此一问。各位不妨分析一下下面的行为,看是不是也是一种明摆着的强盗行为?

近年来,就业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据中新社二月二十三日报道: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32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将再创新高——达到610万人,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失利,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今年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密度是日本数倍的国家里,要真正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可能还要走一段相当长的路。但是,另一方面,就业难却不应该成为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借口,因为一旦有了这个借口,就有可能引发更多人心中的强盗心理成为现实的行为。

为何有此危言耸听?且看下面的分解。

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没有工作经验,说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能做成什么,这些还情有可原。但是,很多大学生却不想说清楚自己能做什么,能做成什么,这就很令人咂舌。因为今天的网络非常发达,当你去面试一个岗位之前,是不是至少要了解一下那个岗位的要求,需要做什么,虽然也许一些具体的内容你查寻不到,但是,至少你也应该查到关健词,因为那些关健词代表着工作的内涵及其价值。有心者甚至会根据关键字来查找此行业的针对性要求,并逐一分析自己的优劣势,以便更好的扬长避短。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太多的毕业生上网查询的内容却是薪酬标准、面试技巧……并非说这些不重要,只是我们的眼光应该更长远,所谓“放长线钓大鱼”,应该主动攻击主要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将对自己以后价值的提升大为有用。更有很多应聘人,等到了应聘地点,竟然还浑浑噩噩的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干嘛来的,是来应聘什么职位的,真不知道EXCEL学到哪里去了。以至于把我们的HR们吓得不轻,莫非是自信到一定境界。可是,还不到几秒的功夫,就一问三不知,真是把HR们雷个半倒。不过我们的HR们也是见过大世面的,这样的应聘者见得多了,脸上的表情也就由最初的惊愕变成了无奈。

从学生身份转化成社会人的身份,到底哪些最基本的要素发生了变化?如果出去的时候不对这些问题认真的思考,不为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而去努力,或许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类似强盗的思想——只想拿走自己想要的,不愿意付出别人所需要的,就有可能变成现实的心理。当然,这种变化的结果,就不仅仅是当事人的悲哀,如果不加以扼制,当其曼延的时候,就很有可能是全社会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