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的初恋


  当两个相爱的人在错误的时间相遇,人间悲剧就诞生了,生活往往如此。老舍先生早年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

  先生年少时,家道中落,贫困潦倒,几乎沦为辍学适龄儿童,在几乎绝望的时候,他遇到了好心人。一个刘姓的大户人家,户主为人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仗义疏财,救助了许多象老舍先生一样的贫困家庭。

  那是一个海棠花怒放的日子,刘家大院,先生看见“湛蓝的天空下一团团雪白的海棠”,海棠树下,站着一个俏生生的花一样美丽的女孩。先生和她一起在海棠树下玩耍,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在海棠树下,他们说了句甜美有趣但无意义的话。

  到底是什么话,我们无从考证。或许先生当时根本没有勇气和她说话,毕竟她是那么的高贵、善良而美丽的千金。而先生,当时不过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穷学生。到底他们有没有说话,也不再重要。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个片段,永远的成为先生最美好的记忆。

  在刘家人的资助下,先生度过了最潦倒的岁月,并顺利的考上公费留学。

  先生留学回来,正是军阀混战的战争年代,许多人都背井离力乡,逃避战乱,先生因此失去了她的消息。

  许久,他都没有恋爱——他在等待一个人。

  打听好久,终于知道,她的父亲,一生做善事,无奈好人终没好报,散尽家资,沦落为赤贫,无法养家,她的父亲只好携她出家,做了和尚和尼姑,

  或许是红颜祸水,正因为她的美丽,最终被坏人给坏了。或许她毕竟是大户人家的千金,不能忍受青衣古灯的清苦和寂寞。或许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大多的尼姑庵本来就是地下的妓院。

  总之,她最终沦为了暗娼。

  打听到她的住址,他很茫然,不知道是否相见。

  最终还是见了。

  她的脸上涂着劣质的脂粉,目光失了当年的灵气。她已不在是当年在院子里海棠树下高贵、美丽的少女。他也不在是那个穷困潦倒头很底的穷小子。

  他们彼此之间再次遥不可及。

  这是怎样不可思议的改变和无能为力的悲凉啊。

  他与她之间,爱,已不能。

  他心痛,他知恩图报,他自然是肯的;

  她自尊,她已绝望,她是拒绝的。

  于是海棠花从此每每出现在他的笔下,那么刺目耀眼的洁白,美不胜收,纯洁得让人欲泪,梦里现实里都是满满的白海棠,白雪一样散落在他文字的各个角落。那是他与她儿时最早的相识,他曾与她在树下说过那些话,那些在大人们看来是好玩但无任何意义的约定。

  她永远是他心中最美丽的女性形象,她是为了养活一家人而牵着弟弟们给虎妞含泪小跪的小福子,她是为生活所迫而明知是条不归路也无从选择的月牙儿。他对她们充满了同情与怜惜,她们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国旧社会底层妇女的形象,她们是善良纯洁却最现实黑暗吞没的悲惨结局。他把对她的感情溶入到他的作品中,她没有消失,她因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而不朽起来。

  他永远是爱她的,无论尘世里,还是文字中。

  他中年娶妻,妻子却是另一个女子。

  我们可以推断,假如她的父亲不去救助别人,或许她的家道不会中落,而变的一贫如洗;假如她的家道没有中落,她也不会沦落为尼姑; 假如……

  她本来可以自私的,但是高贵的过这自己的小资生活。

  先生是爱她的,因为命运捉弄,她变成最卑贱最没有自尊的人,她并不是因为自己的主观意愿堕落的人。我想先生是理解她的,一生忘不了她,喜欢她,甚至是一辈子爱她,但是,却不能爱,好比结婚后,你遇见另一个自己喜欢,也爱自己的人。

  因为责任,因为许多原因,你选择了不爱,其实,不是不爱,是不能。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

  当爱情决于物质等其他社会因素,不是取决于感情本身,这或许才是人世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