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酝酿十二五规划:国强民富变“民富国强”


 

【欧洲时报网】中国在十二五规划将首重民富,将过去的国强民富改变为民富国强。政府将突出解决就业、社保、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目前,各部委省市的十二五前期课题调研均已启动,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调整经济结构也成为重点课题。

香港《大公报》报道,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即十二五规划的政策周期是从2011年到2015年。在决策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在今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将在2010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

国强民富改为民富国强

参与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王远鸿透露,十二五规划将改变过去的国强民富,提出民富国强目标,从机制上保障人民能更多的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王远鸿认为,国家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提高人民收入,完善保障民生方面的政策措施,花更大力气改善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工程的力度,推动环境保护和节能等。

目前,各部委省市层面的十二五规划调研工作已经启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了十二五的三十个前期课题。国家能源局启动了能源、电力的十二五规划调研,下半年将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并广泛征求意见。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则牵头进行了公路、水路建设的十二五规划研究。而北京市在五月底面向全国公开选聘十二五规划六十个前期课题的研究机构。

民生议题成为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个重点。如北京的课题中,就包括了提高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人口发展、老龄化、人力资源、和谐小区村镇等课题。

专家指出,民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将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到更重要的战略高度。从长远看,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区域差距,提高国家发展质量。从两三年的短期看,国家提出的扩大内需方针,首先就需要千方百计增加百姓收入,提高富裕程度,完善保障机制,才能有效提升购买力,从而促消费、扩内需。

应对金融危机成热点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应对危机成为调研中的一个关键词。北京确立的十八个重点课题中,就包括《国际金融危机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等题目。而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在5月份召开了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课题初步研究成果听议,听取了央行研究生部负责的完善金融体系及防范金融风险研究等课题汇报。

目前,国际性经济危机尚未见底,因此令十二五规划的制定面临一个特殊的背景。中央确定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政策周期较长的调结构将在十二五规划中占到很大比重。几乎所有部委省市的规划中,都有加大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容。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当前应对危机的宏调举措延续过渡;另一方面也是立足长远,通过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化危为机,使中国能够在未来新一轮国际经济分工中占得有利先机。

据悉,在经济危机中焕发增长潜力的一批新兴产业,也将成为十二五规划亮点。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透露,发展生物经济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措施,生物技术和产业化将成十二五科技规划重点。另外,光伏太阳能等新能源,则有望在能源十二五规划中获得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