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宜居


一套好书

与何庆区长交流时,他推荐了《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由于他讲得精彩,我也禁不住诱惑买了一套(可不是一本,是六本),看着看着就入了谜。

这是法国人写的书,该书用孩子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哲学观点,比如生和死、对与错、自由和幸福,等等。写得浅显,用一个个的故事来讲深奥的道理,大人自然也爱看,要比看那些深奥的专业书籍轻松得多,就是真的错过几页也问题不大。

第一本中有这么一段:乔丹的手指不小心被柜子的门夹了一下,他大声叫了起来,因为太疼了。乔丹的手指疼,他能感觉到,他体会到了疼痛,不需要有人告诉他。而桑塔的手指没有被门夹住,她显然没有疼的感觉,在品尝麦片的时候,她不会想到“瞧,我的手指不疼”。

当我们疼痛的时候,我们马上感觉到;当我们没有疼痛的时候,我们却毫无感觉。

对幸福和痛苦的体会不完全一样:当幸福出现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能察觉到,我们总是忽略它的存在。

通俗讲:痛苦无需提醒,而幸福是需要提醒或发掘的。

发现宜居

在从石家庄回北京的和谐号上,石家庄万达柳明宇总经理讲铁路沿线在春节前后可是一片的枯萎、干黄,现在也是郁郁葱葱,非常漂亮。

我也讲,北京的植被与南方不同,南方能够做到四季常绿,物种也非常丰富,景观也漂亮得多。

回想我们一直生长、生活于重庆的人,如果没有其他地方的对比,就未必能够理解重庆的优越性:大山、大水、大城市,丰富的植被,湿润的天气,大自然给了重庆天生丽质,让重庆更加宜居。

从哲学的观点来讲,宜居也是需要发现的,就仿佛一直生活在优越的环境的人们如果没有人提醒的话,他可能是没有感觉的。

用孩子的心境和眼光,再看重庆的环境,另有一番情趣。重庆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比上海和北京等城市潜力大得多),再加上相对合理的房价(远比北京和上海的增值潜力大),重庆拥有宜居的所有条件,我们真的发现了吗?

无需打通天眼,就能发现重庆的宜居。

得体

事情做到得体,就达到相当的境界了。

宜居也需要得体,所作所为与自己的条件要相符合。人们的痛苦往往来自于对自己不能拥有或者是暂时没有拥有东西的渴望,不能乐得其所,会有很多的痛苦。

当然了每个人都有痛苦的权力,没有了痛苦之后也就不会感觉快乐了。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最近的100年中,人类所消耗的资源可能比之前所有的时间累加起来都要多,我们耗费着子孙后代的资源,从佛学的观点来看,我们是没有资格享用子孙资源的,也没有必要这么做。

真的有了人均30平方米的住处,再加上适度的生活配套、商业配套和商务配套,生活已经足够美好了。

境由心造,不仅是唯心,而是一种心理的辅导。

得体的思考和生活方式,会让人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