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0法则】效率高手:做更少、得到更多


中国古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鼓励人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但80/20法则不论是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主张「两分耕耘,八分收获」,乍看有点违反常识和直觉,但这意味着高投资报酬率:小部分的投入或努力,可以产生大部分结果、产出或酬劳,即80%的结果,可归结于20%的原因;80%的产出,来自于20%的投入;80%的成果,归功于20%的努力。

80/20法则转换成百分比的结果,套用在工作场合和日常生活中可以是:
       企业80%的销售量,集中在20%的产品上;
       20%的顾客(客户、业务员、产品),为公司带来80%的利润;
       一个项目80%的价值,来自20%的行动;
       世界上20%的人,享有80%的财富:
       投资组合里的20%,带来80%的获利;
       20%人际关系,带给我们80%价值;
 
80/20这两个数字只是基准点,用以比喻在大多数情况下,投资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多半接近于80:20。不过,在实际状况下,两个数字加起来不一定是1OO,重点在于呈现二组数据之间的不平衡关系。
 
◎Pareto提出,Juran发扬光大
80/20法则来自于「帕雷托法则」(Pareto Principle),又叫最省力法则(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和「不平衡原则」(Principle of Imbalance),是Vilfredo Pareto在偶然中发现到人口群中财富分配的不均衡现象,即19世纪英国人的大部分所得和财富,都流向少数人手里,而且某一个族群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此,和该人口群所享有的总收入或财富之间,存在着一致的数学关系。但是真正为80/20法则这个「普遍现象」冠以「帕雷托法则」的人,是质量管理大师Joseph Juran。他在会对帕雷托的研究印象深刻,是因为早在1920~1930年代,就观察到:当他试着将每一个质量瑕疵按照发生频率多寡依序排列时,少数几个瑕疵,就占了绝大多数比例。他同时发现,类似的现象也存在员工缺席率、导致意外事故的因素等等。这种相对而言为数较少的因素,却导致绝大部分后果的观察,在他之前或之后,都有许多人在不同的领域,也得出了类似的发现,但他是第一个给予这个现象一个简短好记的名字,称之为「帕雷托法则」。
 
Mr. Juran在1975年发表The Non Pareto Principle;Mea Culpa)一文,澄清许多人对他误释帕雷托研究的批评,也说明自己才是确立「关键少数与无用多数」为普世现象、并且可应用于许多领域的第二人。
 
◎找出真正重要的人事物
延伸来说,80/20法则应该是管理思想中基本的训练之一。无论在组织或日常生活的许多层面,通常都是由一小部分的X(可能是决策、产品、顾客、配销通路……)贡献出不成比例的大成效。这一小部分的X,揭示出:成效和人们辛勤工作的程度、是不是更有技巧地工作,并没有绝对的关系;人们在组织或生活中有许多不成比例的金钱、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我们对于真正重要的人事物,并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因此无论是在工作或生活,只要找出20%的关键点,作为努力的方向,付出更多的时间,就能获致更高的成效或报酬。
 
80/20法则是一种思考法,告诉你可以只用两分努力,获取八分利润。问题在于,你可知道那最单纯、最关键的20%在哪里?而即使找到了努力的重点,还只是起点而已,可以让你不用瞎忙、避免浪费,能够把力气和资源用在对的地方;更重要的在于,你必须花费更多心力、时间和资源在这少数的关键要素上。
 
如果你发现原来有80%的成果,是来自于20%的努力;你若是再强化那20%,并且设法改善原本成效不彰之处,说不定就能创造95%或更高的成果。相较于用100%的努力,得到100%的成果;或是80%的投入,只得到20%的产出,不是更省时、省力、有效率吗?
www.ucan100.com 
◎善用80/20法则,制定经营策略
80/20法则认为,投入的资源和产出之间,本就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而投入又可分成两种不同类型:只能造成少许影响的「多数」,以及可造成重大影响的「少数」。
 
一般而言,在应用80/20法则时,必须要有两组数据,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或连动的关系,例如,有10项产品或服务,分别为公司创造了不同的利润。80/20分析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除了按照多寡依序列出每项产品所创造的利润之外,还会用累进的方式统计利润金额,如此就可以呈现出是哪些关键产品,贡献了绝大部分的利润。
 
不过,80/20法则并不是分析数据就好,更重要的下一步是制订出相应的策略或做法。80/20法则的用处之一是,确认出哪些是导致80%产出的20%投入,然后耕耘、栽培和复制这关键的少数;用处之二是设法改善「表现不佳」、只占20%产出的80%投入,甚至在必要时,抛弃或大幅减少这无用的多数。
 
◎把关键的20%做到最好
杰克·威尔许(Jack Welch)在自己担任美国GE执行长常说「把钱花在刀口上,让最佳人才掌握最佳机会」。这也说明80/20法则可做为组织配置资源时的重要依据。
 
针对创造「不成比例的」高绩效的关键少数,配置较多的资源,似乎是合理的举措;不过,对于只带来些微成效的无用多数,难道就只是剔除即可吗?80/20法则固然点出我们花费了80%的时间和力气,只创造20%的成效,但换个角度想,应用80/20法则,我们不但找到了可大幅提升成效的关键施力点,也知道了必须改善的问题点在哪里。
 
既然无用的多数耗费了许多资源,那如果能够更有效运用这些资源,则产出将可达到倍增的效果。而要达成这个「价值倍增」目标,做法之一就是把原本无生产力的资源,分配到能生产的地方,想办法物尽其用;另一个做法则是想办法让无用的资源,在原来的位置上做有效的运用。应该设法辨识最单纯的20%,然后设法把这20%做到最高质量。不赚钱的活动或琐碎无用的多数,若是无法有效改善,就设法去除,不要犹豫,也不要心软。
 
◎赢家总有许多80/20法则
华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只投资自己熟悉的事业,不但买得少、也很少卖。他形容自己的投资哲学是:「近乎懒惰。」然而,赢家不是懒惰或不尽心,他们都非常努力,投注的心力也无异于一般人,差别在于,他们的收获或报酬,往往是别人的数倍或无数倍。
 
无论在任何领域,总是有两成的人,轻松地就获得八成的报酬。试着问自己,多数人是哪里作错了?那少数人又是哪里作对了?谁是那些少数人?他们能做的,你能吗?你能以更精简的方式达成吗?你能发现更聪明且更有效率的方式来做吗?

成功的人或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思维和做法,其实就是:「赢家有许多80/20法则。」你能做的,就是「观察,学习和不断练习」。  
www.ucan100.com 
少做一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事情,而专注在那些能产生最大价值的事情:用80/20法则来改变你的工作与生活,只要集心力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你可以成就更多。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