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学教师管理工作的几个误区


中小学教师管理是对中小学教师的智力、体力、劳动能力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发掘、组织和使用,其目的是为实现学校管理目标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中小学教师管理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表现在:明确了教师岗位责任制度;建立了常规的评比奖惩制度;形成了教育教学的激励措施;制定了教学的质量化管理制度;开始注意教师的专业化管理;推行了教师岗位聘用制等等。

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基础教育界发生了接近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实现了相当程度的刷新,他们的教学改革热情日益高涨;社会的方方面面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氛围已经逐步形成。但是,由于升学教育的主导地位依然根深蒂固,再加上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僵化硬性模式,使得中小学教师管理工作存在如下的几个弊端:

(一)  主体迷失

所谓“主体迷失”是指主体对自己应有的、客观的立场的误解和错失。主体的迷失必然导致主体的价值观的错位乃至颠倒,从而使主体象浮萍似地飘浮在各种不同的客体之中。    当前中小学教师管理中的“主体迷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主体地位的误置:教师工作是给校长干的。有的校长问老师:“还想不想在这里干了?”校长是主人,教师是奴仆。2、教师主体价值的偏失:将教师的劳动价值异化为考试分数的工具,升学教育的机器人。有些老师提到考试分数,象“惊弓之鸟”;有些青年教师原来对上讲台的渴望变成恐惧感。3、教师主体态度的虚化:不科学的量化管理制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形成了误导,将教师变成量化管理的奴隶,甚至有些教师引导学生弄虚作假,以求得量化管理的高分数。

(二)  压力聚增

20053月,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在对我国部分省份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核测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48%,比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发病率(20%)高了一倍多!全国政协委员陈杰通过调查认为,目前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着较大压力。他说,部分教师工作繁重,工作量大,学校之间、同事之间的竞争激烈;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家长对教师的期望过高;长期接触未成熟的青少年,与社会交往太少等,都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由此可见,教师的压力的确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中学教师,升学率的竞争把他们抛入无底的教育深渊之中。

(三)  刚柔不济

这表现为,校长在对教师进行管理时,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长期以来,在校长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上,许多学校基本上套用的是行政系统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模式。在学校,许多校长把自己看作行政官员,处处以行政长官的身份出现,无形中把自己凌驾于教师之上,形成了人为的等级。于是,校长们自然地与一线教师在心理上隔开了,两者之间出现了一条“沟”,一道难以逾越的深沟。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教师对学校某些做法不理解,就很容易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新闻网上曾报道这样一则消息:北京宣武区某学校校长张某等4人被该校体育老师陈某某刺伤,据被控故意杀人罪的陈某某在市一中院的法院供认,自己动手是因为年终考评不好,面临“下岗”,怀疑校长是公报私仇。这起严重事件,暴露了学校管理的某些环节中,校长与教师之间存在着某些未能协调好的矛盾,校长对教师的管理缺乏柔性因素。

(四)  培训欠佳

教师培训存在如下的三个问题:一是内容观念与培训方式的脱节,这表现为在倡导先进、科学的教育观念的同时,却采用了与这种观念不符、甚至是相悖的培训方式。比如,培训的目的本是要提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教育观念,但是对教师的培训却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拒绝给受培训教师提供参与的机会。二是忽视教师已有的教育背景,这表现在在培训中无视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教育经验等背景,将教师视为“一张白纸”,认为只要将科学的教育观念传授给他们,自然就能被他们认同,自然就会成为指导他们的教育行为的准绳。三是混淆了高级学习与初级学习的界限,这表现在将初级学习的教学策略不合理地推及到高级学习阶段的教学中,使教师在培训中的学习是“去情境化的”,并不能真正提高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等等。

以上存在的问题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痼疾,若任其自然而不加以治理,会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推进难以实现,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参考资料:

1、  阎德明,《现代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8月第1版。

2、黄  葳,《主体性教育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8月第1版。

3、唐伟 杜秀娟,《现代管理与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7月北京第1版。

4、曾  琦,《教师培训模式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建立合作探究型教师培训模式的设想》,《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第5期。

5、鸿雁,《领导必须刚柔相济》,《信息导刊》2004年第48期。

6、卢宝祥,《柔性管理:教师激励的新视角》,《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7期。

7卢宝祥,《组织理论的发展对教师管理的借鉴意义》,《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