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娇属防卫过当”难言公众监督胜利


    周明华

    由湖北恩施州公安机关组织侦办的“邓玉娇案”已侦查终结,于5月31日依法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公安机关认为邓玉娇在遭受到黄德智、邓贵大强迫要求陪其洗浴,被拒后又拉扯推搡、言词侮辱等不法侵害的情况下,持刀将邓贵大刺死、黄德智刺伤,其致人死伤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同时,巴东县已对黄德智、邓中佳二人作为辞退处分。(6月1日《南方都市报》)

“邓玉娇案”峰回路转之后,终以公众期待的侦查结局欣慰出现。从仅因身上有治抑郁药物,便被巴东警方强送精神病院与精神疾病患者同居一室,并被缚住手脚强检的强制措施,到端午节前夕变更为监视居住,并和母亲张树梅一起过端午节;从当地警方的“涉嫌故意杀人”到而今的邓玉娇“正当防卫过当”。这些本质意义上的变动,见证了网络时代的快捷与公众舆论的隐形推力。别以为真相在未白之前可以人为糊弄,在网络时代,这种自觉不自觉中的“减少负面影响”的作法,往往是得不偿失。

这个全新的定论,比之此前的“涉嫌故意杀人”当然让焦头烂额了近半月的公众瞬间纾解了堵于胸中上的一口闷气。这名娇弱的农家女,经过一阵阵波澜之后,被重罪问刑的悲惨命运终于是可以避免了。公众之所以持续要扮演一个“民间侦察”或“民间法官”的角色,而且从一开始毫不犹豫地认定邓玉娇没有大错,更没有生病;而是这几名“镇官”的色欲之心病得不轻,是我们社会基本的人文道德体系生病了。他们一直同当地警方的连续几次的蹊跷“更改”进行着网上博弈,最终真相还是义无反顾地站在“民间侦察”这一边。

这并非人多势大,也非未到巴东现场的网民有多聪慧,而是这起命案中的主配角们,各自的形态与病态其实早就显露无遗。就在他们身边,公款吃请、公款按摩、公款洗澡等,一直就压根儿没人想到过“隔墙有耳”。一些官员“中午一斤酒、下午一场歌、晚上一阵摩”,早就成了纳税人眼里的“审丑疲劳”。一些官员喝醉了之后脸如关公、性如猛兽,大家伙勾肩搭背、东倒西歪……在这些公仆身上,哪还有一点为民服务、一身正气的影子。在邓玉娇案发生后,大家很快便会打开记忆之门,将曾见过的“酒官色官”的摇曳身影嫁接到黄德智、邓贵大身上。而今看来,这一嫁接并无意识出入。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权力约束疲乏和自身修养的双重缺失下,腐化思想趁虚侵入一些官员脑中,使得诸如“商贾买春、官员奸幼”之类的丑恶现象也有抬头迹象。这理当引起反腐高端决策者的制度性警醒。思想腐化与经济腐败的根源都在于不受约束的权力,反腐就是要给公众及其代表机构赋权,削官员手中之权。如果权力继续得不到有效约束,那么,“色官”以强欺女、以“钱”辱女的镜头还会出现,甚至情节更恶劣。而诸如邓玉娇式的自卫者也不可能就是终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