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振兴规划(四)
石化需精化
唐冬梅
2008年9月份以来,随着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不断加深,石化行业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国内石油消费需求不断萎缩。2008年国内成品油消费量12月份比上年下降8.6%,这是自2007年3月份以来首次负增长,而橡胶制品和涂料行业等在我国化工行业中,出口量过大、出口依赖度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则直接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幅快速下滑、亏损增加、利润负增长,企业亏损面高达30%以上。同时化肥市场也不容乐观,2008年底全国停产的尿素企业超过40家,停产的钛氨企业近100家,全国磷肥企业开工率不足5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其来势之猛,波及面之广,是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罕见的。2008年与上年同期相比,石化行业前三个季度产值增长保持在30%以上,第四季度增长则降到了3.6%。
石化产业有三个特点:一是它的总量大,石化产业占中国GDP大概是5%左右。二是它的关联度高。石化产业和上游的关联度达80%以上。金融危机对石化行业所造成的冲击大。如石油从(每桶)147美元降到(每桶)30美元,降了80%左右,产品基本上在一个月以内价格降了50%以上,有的甚至降了80%。
2008年,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值完成6.58万亿元,占GDP的22%。2008年,石化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5万亿元,约占GDP4%。石化产业约有6万类产品,几乎涉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石化类股票有12支入选沪深300支权重股,占14%。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是提升产业的素质,拉动整个石化产品的消费。
2008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美丽的水立方外表的那层塑料就是进口的,它的价格每吨是5万美金。现在我们石化产业结构,就是普通的化工品多,高档的化工品少,甚至还要依赖于进口,解决这些问题都要靠技术进口。
为什么我们在初级产品上,可以大量的出口,但是在精细化工产品只能靠进口?这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要结构升级、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的道理所在了。这是我们工业化中级阶段所必然遇到的问题,如果我们都能生产高端化产品了,那我们就成石化强国了,这要有过程,但是我们现在必须积极地去推进。
面对危机的挑战和行业发展的需要,2009年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轻工业和石化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规划》能够给行业的振兴和发展带来信心,指明一个方向,也为我们下一轮行业的调整和发展,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提高产业的素质上,会注入一种动力。
调整振兴规划通篇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就是“两保”、“两调”、“两抓”。所谓的“两保”是保增长、保农资供应。非常直接的目的,就是拉动我们经济增长。“两调”就是说“调布局”、“调结构”。“两抓”就是“抓科技进步”、“抓企业管理”。
规划具体措施:统筹重大项目布局,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抓紧组织实施在建炼油、乙烯重大项目,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坚决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规划》称,“要坚决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的势头”,是在《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当中,措词最严厉的,到了非遏制不可的地步了。提高农资保障能力。调整化肥农药生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增加供给,完善化肥淡储制度,加强农用柴油供。拉动石化产品消费。加强进出口监管,完善能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抓紧落实成品油储备。“要严格地限制这种新开工的这些大项目”,因为这些项目的确定,要考虑对经济拉动,还要考虑将来的需求。现在市场不好,不能代表三年以后市场不好,它还由于战略性的石化产品,还有一个超前规划的问题,等市场需要的时候再建,已经来不及了。
《规划》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一些影响,简单说,就是要保持石化产品的稳定增长,保证农资产品的稳定供应,推进结构调整的升级,科技进步取得明显成效,节能减排取得明显的效果,最终就是要推动这个产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目标,到2011年后,原油加工量达到40500万吨,成品油产量达到24750万吨,乙烯产量达到1550万吨,化肥产量达到6250万吨,高浓度化肥比重提高到80%。
作者感言:
谈到化工,人们就想到污染,其实这是概念错误。化工它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在形成新的物质。每一个新物质的诞生,都在推动人类一次新的进步。比如,你每天穿的衣服、用的肥皂等等,都是石化产品!可以说,石化产品早已经不离你的左右!实际上,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社会,都已经离不开它,重要的是,我们要逐步地走绿色、清洁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