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医院印象


成都医院印象

长沙东西现代医院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刘牧樵

 

医院是一个公共场所,但是去医院的人基本上是寻求健康帮助的。所以,就没有人象我这样,每到一个城市,象逛公园一样一家一家去参观。于是,也就有了我独一无二的“城市医院印象”的系列文章,最早是从2003年开始的。后来,就成为了一种习惯。之所以写医院的印象,是实在没有时间把每个医院都了解的那么透彻。不过,从医院管理的角度,在现实的医院中发现一个亮点或寻找到一个存在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认真的思考。特别是在新医改后,医院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管理挑战,而不是万事大吉。

我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认识四川省人民医院的,通过电视报道我们知道,当时医院住院大楼剧烈的摇晃时,医务人迅速将两千多患者都安全有序地疏散到大楼外,那感人的场面至今难忘。亲眼见到四川省人民医院,还是被它的外部气势所折服,雄伟壮观,现代感强。(见图1)是四川省第二大的医院,有病床2300张,2008年门诊量268万人次,出院病人6.2万人次,手术4万余万台次。 

四川省人民医院全景

门诊大厅非常宽敞,进门的左手边共有10个挂号窗口,右边靠墙是医院总指示牌,玻璃墙上有3张中央领导到医院视察的照片。然后是一个有着玻璃顶的4层天井,有90个座位的椅子供人们等候休息,这是我所见的最多位子的医院休息厅。椅子正面墙上有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在不停地播放着“常用药品价格”、“今日出诊医生”以及医院的中心科室介绍。大厅的正面有20收费个窗口,左边药房,有10个窗口。自动手扶电梯有次序地载着求医的人们上上下下,不是特别拥挤。医院具有特点的是诊断室的规划,前面是走廊,后面是连廊,中间是病人的等待区,有比较舒适的座椅,面对一个护士分诊台和电子显示屏,上面显示病人就诊的诊室。两边是诊室,象外科的一个诊疗区,就有9个不同的诊室。

和门诊相连的是第二住院楼,综合楼花费2.4亿于2004年才新建完成,所以,整体上显得比较新。住院楼由电梯进入后是个八字形,对面是个电梯厅,两边是住院单元。10楼是“神经内科1”病区,有50个平方米的电梯厅的左边是病区的护士站,其所属空间里有3人间的39张病床,外加10张加床;右边是医生办公室和病人休息时机,其所属空间里有2人间的14张病床。由于电梯厅将左右两边的空间隔离开来,所以,在管理上应该是非常的不方便。每个病房在进门右边设计了贮藏柜,左边是洗手间,正面的窗户设计了一个窗台,下面还是贮藏柜。很明显,2004年的新建筑怎么会有这样设计呢?参观医院的第一住院大楼,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第二住院楼完全是仿照第一住院大楼修建的。我越看越不明白,由于是这种不合理的设计,原来的一个楼层的空间是一个住院单元变成了两个住院单元,尽管这只是我的猜测,看看7楼骨科左边住院单元里有40个加床,右边住院单元里竟然有46个加床的奇怪现象,我们就会明白一切的。为什么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且是重复犯呢?这就是我国的医院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忽视了最基本的“医疗工艺”专业设计,由于建筑设计公司并没有专门的医疗工艺设计人员,往往容易忽视医疗特殊流程,才会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令人遗憾。

全国最大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我亲眼见到之前引起我注意的,一是“近万病人挤爆华西医院”的报道,在2005年,华西医院向四川省卫生厅递交了一份紧急报告,说医院实在没有能力再接待病人了,看病甚至累哭老专家。也是在这一年,华西医院率先引进“专科经营助理”,为科室主任分担医疗业务之外的经营管理事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华西医院的外观,不如四川省人民医院雄伟,但进入门诊长廊,就有不同凡响的感觉。和一般的门诊大厅不同的是它有一个象医院街一样的门诊长廊,熙熙攘攘的人群络绎不绝,真有大医院的感觉。进门后的就有一个便民门诊,方便那些只需要买药或检查化验的病人。右边是挂号和收费窗口,左边的由于医院公司所经营的“利康药房”就有29个窗口,中药房仅仅3个窗口。门诊的区域被分成了ABCDEF区,好象是以楼层的空间从下至上划分,让人摸不清方向。显然,由于缺乏一个通透明亮的门诊空间,要容纳每天最多上万人的巨大门诊人流量,其拥挤程度特别突出。特别是在那些检查的楼层,几乎整个的走道里都是黑压压的人群,在医院这样的环境里,实在感觉到压抑。二楼以上的诊断室也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空间里,有排队系统叫号,病人可以坐在比较舒适的椅子上等待。在和门诊相连的第一住院楼的一层,是有着国家“青年文明号”之称的急救中心,工作空间有4000多平方米,设抢救区、普通诊断区、重症监护室和观察室四个区域,配抢救诊断床15张、监护床8张、观察床位30余张,急诊清创手术间2间。病人来到急救中心,通过预检分诊,将“危重病人”、“普通病人”和“手术病人”进行分类,分别送到抢救区、普通区和手术区。如果从门诊去和其相连的第一住院楼,等电梯又是令人头疼的事,笔者和许多人等候了40分钟,还是没有电梯能够停下来。所以,我只好寻找楼梯直接走上去。5楼是“肾脏内科”,电梯间有一个很大的医生办公室,左右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分成AB两个区,B区为6414床,A区为163床。AB两个区都有护士站,在丁字口处,里面最顶端还各有一个医生办公室,医生和护士隔得很远。在A区,在黑板上标有10个医疗小组,在这样庞大的住院单元,分组管理也许是个好办法。病房设计中厕所被设计成平行五边形,缺角的地方是门,正对着病房,对于多人病房来说,这样的设计显然是不合理的。第二住院楼的护理单元也有72个床位,其空间中有护士站,但是医生的办公区域在另一比的办公区域,相隔比较远。病房设计各不相同。2人病房按照宾馆厕所设计,将厕所置于进门的左边;6人病房有将厕所设计在窗户的墙角上,也有设计在病房门正面墙边上。2008年,医院门、急诊人数达到2556841/年,出院病人数为122745/年,手术62711/年。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楼

从四川省人民医院门口,就可以看到竖立在屋顶的“四川省中医院”的牌子,显得陈旧破烂。有着浓浓中药味的医院门诊,也许是年代久远,正门都被封闭,从侧门进入。所看见的门诊大厅不大,一边是13个收费窗口,另一边是划价处和药房,挂号处在里面和病房相连的走廊里。从这里走过去就是医院的病房,很小的电梯厅里,张帖物乱七八糟。病房的布局真的象迷宫,电梯厅通向3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在其空间中,所有的病房都是围绕一个小厅设计的,病人的隐私一目了然,一般其中一个空间为辅助用房,其余2个空间为病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正在建设的集门诊、医技科室、外科病房、手术室于一体的综合楼建设好以后,也许可以改变医院的面貌。

在地图上找到的位于红星路的成都市中医院,屋顶上却竖立着“成都市名医馆”几个大字。医院外观就有古色古香的味道,特别是一楼门诊大厅的古典式的设计,体现了比较浓厚的中医文化色彩。后来才了解到,成都市中医院早在2002年就与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合并成立了成都市中医药集团,原位于春熙路的医院已经搬迁到了成都市高新南区繁雄大道万象北路。新医院占地130多亩,总建筑面积达79500平方米,圆形的门诊楼和小高层的其他楼布局设计非常漂亮。门诊、医技和住院综合楼都有大量的病员候诊、休息空间;医院内设有较多的自动扶梯、电梯等,交通便捷;门诊为单元式区域,各区域都有独立的候诊空间,有单独的医护通道,医护人员和病员的流线互不干扰,并设有采光中庭,日照、通风条件较好;住院病房均有单独卫生间,各层均有病员活动区,方便病员的后续治疗。也许是地方还是比较偏,空广的门诊大厅人流稀少。坐落在成都市羊市街西延线东门街54号成都市第一骨科医院,临街的墙上5个“中医正骨术”展示灯箱精致美观,医院只有门诊、住院大楼各一幢。门诊二楼的专家门诊设计的古色古香,中医文化气息浓厚,但医院病人不多。尽管成都的市级医院就有19所,我们只是代表性地参观一些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地处繁华闹市区青龙街,创建于1941年,有医护人员1278人,床位800张。医院规模不小,由于临街修建了铁栏杆,进入医院大门直对的是医院的急诊室,门诊的入口在急诊室50米处。我是问了保安才知道要从急诊室里过去才到门诊,这样的不合理的就诊流程,在世卫组织将流感警戒升至最高级第六级的特殊时期,显得特别不合适。而且,医院的“住院处”和“出院处”竟然设立在和急诊室同属一个空间。不大的有着玻璃顶的门诊大厅里,各种色彩不同的坐椅,格外显眼,特别是几排红色的坐椅,很刺眼,在医院这样的环境里,显得不伦不类。

成都市妇幼保健院所在的中同仁路,医院大门对面有一块“中同仁路”指路牌,上面制作了“成都天大不孕不育医院”的广告,远处是“成都市妇幼保健院”的牌子,我将这个画面拍摄了下来,很有意思。医院在岗职工441人 ,有床位153张。从门诊到住院楼,都显得整洁精致。据了解,整合成都市妇产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的成都市妇儿医学中心将于200910月竣工,地处成温邛高速公路南侧新光华片区,占地约100亩,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按800张床位设置总投资约3.1亿元。一期工程建设600张床位,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未来日门诊量预计达到4000人次至5000人次。是成都市“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在成都市妇幼保健市场,我们不得不提成都武侯区人民医院,它以妇幼专科为主,年收入竟然和四川唯一的卫生部部属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差不多,达到近亿元,年上交政府的利润都达到1500万元。200965日,人民日报专门刊发了“成都武侯区人民医院改制:公立医院与民间资本共舞”的调查文章,介绍医院在吸收民间资本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0年初,医院除了一座空楼,仅有200万元财政拨款。然而,到2008年底,医院业务总收入达9176万元,利润为3071万元,职工人均创收近30万元。9年间,业务收入累计增长20倍,年平均增长近40%。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病人就医费用持续下降,每门诊病人次均费用为119元,住院病人次均费用2336元,较成都市级医疗机构平均水平分别低22%62%。药品占业务收入比例为25%,而全国平均水平为43%。医院通过一系列改革,实现了“病人满意、职工满意、政府满意、投资者满意”。

 根据成都市2008年度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成都市有医院297个;妇幼保健院21个。和其他的城市比较起来,成都市的大医院规模宏大,建筑设施新。没有看见公立医院的广告宣传,民营医院的广告宣传主要集中在公共汽车车身、站牌和指路牌,也有街道的中央都挂有民营医院的广告。成都地方电视台民营医院的广告比较多,比较起来还是算规范。由于民营医院的规模太小,所以,基本上没有去参观。这样的医院印象,也可以叫成都公立医院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