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做的这个工作是我小时候没想到过的,我想到过的是做作家、当官、当军队指挥官,即使这样,我今天的工作能够兼顾对于国内外各类事务管理的解决方案选择、同时有大量的报告与书籍可以写作,同时我多少也是在领导着一个团队,这不是我小时候的职业理想的简单体现,但是却包含了那个时候理想的主要元素。我把这个世界上的活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叫热衷和爱好,不管你们喜不喜欢,哥们就喜欢大便,我就是要做粪石学专家,谁也挡不住;我就是不爱上学,就是喜欢做点小生意,谁也挡不住。第二层次就没那么高的程度,但是我就在这一块积累了很多的东西,后来发现这个领域中间我就是比其他人强。我靠它吃饭可以,这叫特长。第三种就叫做将就。我们所有人中间,一共大致有7000多种职业,这是写在职业大典里的。其中大约只有18个职业会出现在10岁以前小孩子的理想中。就是说,你问小孩子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呢?通常都是集中在这18个职业中。但是另外7000多个职业是干嘛的?后来都是将就的。有哪个小孩他从小就说,我长大的理想就是做一个捡垃圾的人?有哪一个小孩会说,以后我就是做个开东风卡车的司机?有哪个小孩会说,以后我当管道修理工?很少。你看这些职业大部分都是后来将就了。
我知道对于很多一个劲地在考试中找感觉的同学来说,有一部分同学都快找不着理想了,因此就没有热衷和爱好。通常如果你发现热衷和爱好也很难找的时候,你至少要把握第二个,就是特长。特长就是一般人在这种领域累积的较多,比如你至少很能讲话,不害羞有推销的经验。那如果这两个都没有的话,那就只能将就了。将就,如果我稍微有点人脉关系,我起码还能将就。如果你这三个都没有的话,你麻烦就大了。如果我一定要给大家画一个大致的岗位图,每一百个人当中,大概有两三个人是可以生活在兴趣和爱好当中,他们通常是领导者。有十个到十五个人左右,他们有特长,通常是骨干。而有八十个或者多一点的人是将就的。将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常态。可能没有一个人是从一开始的时候从内心愿意将就的,但如果我们找不到自己爱好,被父母做主得太多,自己又不愿意勤快地去体验,主动积极地去积累,那么将就就可能不可避免地发生。将就实在是常人之道。
昨日场景:给香港中文大学EMBA分享新一代管理文化。下午参与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策划,提出本论坛凝聚未来方向感的路线。晚录两期《锋言风语》。
今日小诗:
冷怼
言,
如闲,
离尘起,
凌云而悬,
玄风不追之,
封于冰雪之岩,
以夏炎读之无解,
恍瞰世相流艳不变。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麻香莴笋
莴笋五根,去外皮,在沸水中过一分钟,取出。每根剖成四小柱,放入冰块间储于冷箱半小时。调麻将一小碗,旋搅至均匀,加入盐酌量,滴香油少许。取出莴笋,蘸酱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