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高考生拷问中国教育--
84万弃考29人集体赴美
84万弃考29人集体赴美
今年,84万高考弃考生的报道无疑给全民关注的高考泼了一瓢“冷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重庆某重点中学一个班的29名学生全部取得了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高考期间出现“高三空巢班”的热议。一冷一热,透视出中国老百姓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疑虑,以及中国学生在世界范围内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大趋势。
其实自2005年起,就有媒体报道高考生弃考现象突出,而随着中国留学市场30年的发展,高考生留学群体每年都以30%的速度上涨。针对这些现象,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十余年从事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启德教育集团李冠军先生和贾戴伊女士做出如下分析:
中国学生享受义务教育之后,随之而来的高等教育需要不菲的学费及生活费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资,谈到投资就不能不谈性价比。启德教育李冠军认为,从教育投资性价比的角度来分析高考生弃考现象是比较理性的,部分学生和家长会考虑花费四年的时间和成本,如果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不如提前另谋他路;当然,许多学生考虑到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的差距后,会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性价比高的国外院校留学,这也是导致部分高考生直接考虑留学的首要因素。
84万弃考生说明中国学生在考虑教育投资性价比后,做出了与参加高考的学生不同的选择,而每年大约40余万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学生不去学校报到,更说明中国的家庭在性价比问题上更为深入的考虑。《高考之痛》的作者在分析中国高考现状时也透露每年40余万学生不报到已经是常态。启德教育贾戴伊分析认为:“教育投资性价比的分析已经左右了众多高考生的选择,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已经受到中国学生“另类”选择的冲击,弃高考而择其他出路的趋势在近几年会越来越明显。”
虽然中国的教育有限制地向世界开放,虽然中国学生选择留学还要受制于经济能力,但不容忽视的是,留学意识已经更为普及,选择留学的学生也在飞速增长。
“以美国留学为例,如果中国家庭收入能够支付美国留学所需学费,如果美国的高考SAT在中国落地,更多的中国学生将会选择拥有众多世界名校的美国留学,优秀学生的离去是对中国本土教育的一个冲击”,启德教育李冠军说:“中国的高等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是有明显差距的,优秀学生趋向选择优质教育资源,而争夺这部分优秀学生本土教育是不具备优势的。中国本土教育与中国香港大学“争夺高考状元”之战中,已经是败于下风,如果美国名校加入到高考状元争夺战中,像哈佛、耶鲁、斯坦福、普林斯顿等财大气粗的美国名校完全可以给中国所有高考状元每人上百万的全额奖学金,那么我相信中国的高考状元未必能剩下几个在国内读书,这将是对本土教育最大的冲击。”
“针对高考生而言,高考落榜生和成绩优异的学生这两个群体是目前留学的主流群体。绝大部分国外学校不是以高考成绩而是以能力来挑选中国学生的,这就为有发展潜质的高考落榜生提供了高考独木桥之外的升学途径;更为优秀的中国学生则是世界排名领先的国家名校青睐的对象,名校也不惜用奖学金来吸引这部分学生”,启德教育贾戴伊分析认为。从目前来看,国际教育还处在边缘,是中国本土教育的补充,但是随着教育的开放,中国学生在世界范围内无障碍选择学校,处在同一平台的本土教育和国际教育竞争将趋于明显。
“到那时,从学生求学的角度看这一问题,国际教育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不能不说是中国学生的幸事,因为学生上学能够选择的余地加大了”,贾戴伊说。事实上,中国政府鼓励更多的中国学生到世界各地求学。
从目前来看,高考生放弃中国高考而选择出国留学,或放弃已考上的中国大学转而出国读书,从几年前的特殊现象,目前已经转变成为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中国学生在接受教育的选择上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内,而是在全球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这种现象也表明,中国公民选择教育的范围空前扩大了,而且国际化了,这是30年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重要成果和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也是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必然结果。
“早在08年,针对高考生选择留学的现象,我曾提出中国高考生完全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选报自己的第一志愿’,现在看来,这一观点依然值得中国学生关注”,启德李冠军进一步解释说:“中国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可以根据本人的人生理想及未来职业规划、本人的学习基础和潜力、个性特点及家庭经济情况,把国内的学校和国外的学校均作为自己的选择目标,并通过科学规划理智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学校。这种做法在目前全球教育一体化的背景下是完全可行的,而且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非常良好、深远的影响。”
“其实,留学之路是向所有中国学生敞开的”,启德贾戴伊认为。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惟高考分数论”的现状,但高考生的升学之路并没有由此而掐断,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升学志愿为所有高考生提供了更多的升学之路。比如,84万弃考生中,选择步入社会的学生在一两年后依然有升学的需要,依然可以选择留学;高考落榜者,依然选择留学来寻找更为优秀的学校求学;考上大学者,如果感觉专业不对口,依然可以通过留学来选择自己更为感兴趣的学习方向。
“总之,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升学志愿,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了求学的出路”,贾戴伊说。
弃高考择留学,从一定意义上终结了高考独木桥的时代。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自由选择学校,平等共享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中国学生将会迎来更为广阔的升学空间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