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庆幸地产销售出现“小阳春”时,年初家居企业也随着家装火热态势获得了不菲的收益。看似家居业的春天也将来临,然而,从全球家居企业巨头,在中国市场的相继表现而言,却透出阵阵寒气。
百安居关门闭店行动继续(广东新荔湾店将关门的报道)、入驻中国市场时日不多的家得宝也开始关店行动,近来知名家居企业宜家家居也在加入裁员收缩成本行列。而在中国本土各地活跃的各大家居卖场也在以降价、打折的极端行为,维持着店面看似红火的表面繁荣;以降租、减租等策略优惠,保持着商家店面经营的信心。
疯狂的降价、折扣、让利举措,并不是解决企业销售困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行销策略,因此,这种以企业大量出血而换取店面表象繁荣的行为不可能被国外一向谨慎的连锁巨头家居企业效法。于是,他们最终选择收缩战线、精简人员、关门闭店等方式,来缓解企业运营的压力,达到调整企业竞争的策略,以图断臂求生的后期崛起。
中国家居企业不顾成本的价格让利,虽然维持了岌岌可危的销售业绩,但是也在让利过程中,逐渐减弱了企业后续发展的根基。经销商倒逼厂商的利润争夺,就是最直接的矛盾反映。经销商绝不会做无利可图的买卖,为了保持自己在降价后依然有利可图,在不做任何猫腻举动的前提下,只能是将厂家的利润分割过来。厂家在全局控制不利的情况下,破产、倒闭事件亦会随着大环境的恶化而加剧。
从家居业的几个大的板块来看,地板、陶瓷、卫浴、门窗、家具等企业的破产倒闭现象层出不穷,一方面说明家居企业在抵御大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家居业粗放低端的竞争态势,在环境好时显得浮躁娇气,在环境差时必然会丧失御冬的应对之策。这也反映出提升整体家居企业自身的行销策略和运营观念在危机来袭时更为重要。
国外企业的关店、裁员行为,从情感层面上,并不值得国内家居企业效仿,但其谨慎有度的策略大调整却值得国内企业借鉴。细致、科学的企业运作制度,决定企业的任何行为都必然是流程化、规范化的。绝不是获得表象的快感,或利用其他猫腻手段,伤害市场消费者。
虽然,暂没传出连锁家居企业倒闭的报道,但在逆势中的盲目扩张及投资行为,却值得众多家居材料企业警惕。这不是在危机中抢夺一个渠道,就可以解决企业后续发展的问题,而是会对企业各方面的运营体系带来新的压力与挑战。家居企业之所以在竞争层次上,依然缺乏较高的经营环境和运营平台,和企业科学、严谨的操作习惯紧密相连。没有整体意识和行为的充分转变,那么度过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将是一件“玄而又玄”的事情。
在危机的脚步还远没有离开身边的时候,侥幸和极端是没有益处的。
能够在危机中,恰如其分的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实事求是地创新企业经营思路,变革企业运营策略,调整企业市场定位,改变企业陈旧嗜好,成为在危机后企业重新崛起的关键。
家居业“隆冬”依旧变革行销思路为上
评论
3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