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是企业每一天必须要面对的战略哲学


       选择,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远见,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必须要养成的一种生存本领,对于企业来说,选择就是战略的最高境界,甚至可以说,企业每一天都是在选择,由无以计数的大大小小的选择行为,构成了企业是否能顺利到达成功彼岸,能否实现预期蓝图,关键看企业是否会选择,是否领悟选择行为的哲学内涵。

        选择,无时不刻都伴随每一个人和每一家企业。小到你想不想面带微笑重复每一天同样的琐碎工作,大到你想不想带着冒险精神改变企业的走向并大胆引入一个可能会扭转企业发展格局的项目或是人才,这都是短时间内对企业家伙是创业团队智慧的现实考验,也是决定企业能否继续在经济舞台立足地位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行为。

        许多企业倒下或是被兼并,并不是企业的人才比优秀企业的人才差距很大,也不是企业在时间、经济、机会、政策、市场等因素面前有多么不平等,虽然,也会有不少稀缺关系和先天资源或是地域优势影响了企业间的竞争结局,但是,最能决定企业命运不同的,依然是战略选择的能力或是战略选择的判断力所致。

        产品要不要马上改进,市场行为要不要马上调整,人才团队要不要马上重组,政策机会要不要想尽办法借助前行,行业地位要不要策略性塑造,商业模式要不要马上创新尝试,终端反馈信息要不要马上进行内部消化,管理问题要不要马上引进外脑客观公正地消除或是提升,会议风格要不要赶快调整或是形成决策效率,等等问题的意识、解决方法、处理速度、人员指派、内部协作、团队效率、外部支持、激励制度、财务风险等等系列行为的及时性和选择水平,整体就是企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基因,也是决定企业被兼并收购还是主动去兼并收购别的企业的能量依据。

       所以,在所有要素几乎接近雷同的现代企业竞争环境下,决策的方法依据和决策的速度效率,对企业生存发展来说至关重要。雷同的企业综合资源和相同的市场环境里,唯一不同的就是企业家的魄力基因和创始团队的决策基因,才是企业之间最大的区别,别的方面都可以忽略不计,而企业决策的机制、决策流程、决策方法、决策实施、决策评估一系列行为构成的企业选择哲学,在今天的快速、多变、跨界、多元、跳跃、迁移、求新、生态、乱序、无规则的大转型过渡期间的市场反应现状面前,企业选择的整体思维格局和水平就是企业最大的无形竞争力和软资产。

       有时,一个企业因为选择了一个人,而从此改变了企业的命运和地位。有时,一个企业因为尝试了一种发展路径的可能性,从此企业成了行业的独角兽。关键性人才和关键性机会面前,有魄力的企业家从来都不是犹犹豫豫的,更不是内部会议都开了一次又一次后,甚至几经考量政策机会、人才引进,最终才决定的。相反,有魄力的企业家,往往既有瞬间洞悉人与事的敏锐性和敏感度,也有来自于经验瞬间化作直觉智慧的潇洒度,他们会果断引进某个关键人才和项目机会,甚至能集中所有企业现有能量扶持这个关键人才和项目急速前行,及时在行业站住新的领地,绝不是等待内部现有成员几经讨论,甚至个别部分保守思想左右企业的新选择,否则,企业倒下时瞬间的事儿,也许一夜之间,企业的命运和地位将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只因为选择不同,世界大不一样。

       选择,永远是企业必须养成和具备的战略能力,自主选择和外脑辅助选择都是企业的选择模式,在对的时间选择对的人做上对的事儿,企业命运将由企业自己改写,而不是成为别的企业收编的对象。遇到关键的人才,宁可裁掉内部听话却无能的小白兔以节约出挖人才或引进人才的资本,也不能在讨价还价的愚蠢决策惯性作用下眼看着企业走向死胡同。同样,遇到能将企业资源化作宝的项目发掘者或是机会时,宁可用下赌注的赌徒心态尝试一次也许能推动企业至新的彼岸的机会,也不要死守固有而艰辛的缺乏竞争力的团队意见和产品项目杀着低价格手段苟且偷生。因为,今后的企业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的企业,没有关键人才和制造关键机会的能力,企业将只能以拉拉队的身份存活或挣扎在行业边缘,永远无法以运动员的身份或裁判员的身份主导行业的竞技场。

       选择,需要魄力,也需要智慧,更需要胆识和速度。优秀的企业是做出来的,而本质上却是选择的结果,大大小小的选择才是构成优秀企业的辉煌,即便大企业倒下,也不是干死的,而是选择死的,所以,磨刀不误砍材功,要用经营企业的方式成就一个人或是一群人的生活方式追求,就一定要在学会选择方面多下功夫,还要舍得付出学费,用学费的方式去尊重企业贵人的价值,企业将会出现甚至超越于最初的蓝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