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验·创新·成长”为主题的第24届云南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于4月10日至14日在楚雄市举行,内容涉及地球空间科学、动物学、社会科学等13个学科。本届大赛云集了全省16州市的18支代表队和泰国、老挝、越南、缅甸、柬埔寨5国的青少年学生近600名,是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
云南省青少年创新科技大赛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省级赛事,也是目前我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参与面最广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目前,全省已有一百多万青少年参与大赛活动,参赛作品数万件,共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55项,在全国尤其是西部一直处于领先水平。
本届大赛由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环保厅、团省委、楚雄彝族自治州共同主办。活动中,有210个学生项目、17个优秀科技实践活动、16个科技教师方案和32个教师研究项目参加终审展示活动,分为青少年和科技教师两个活动板块,活动内容包括竞赛活动和展示两个系列。竞赛活动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科技教师科教创新研究成果竞赛。展示活动则包括优秀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和科学幻想作文展评、青少年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和科技教师科技教育方案展评。此外,大赛展览展出299幅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获奖作品、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及节能减排环保等大型科普展。
在此大赛中,我的女儿参加了大赛,有幸得了二等奖,从项目立项到大赛历时1年多。从立项到答辩的过程,真正体验了女儿的成长。在期间陪同女儿参加最后决赛的过程中获悉,这将成为青少年创业大赛最后一届,看过孩子们很多的成果及项目,深感遗憾。
孩子所作项目是与我的田园梦一起诞生的,7000亩的山地草场放牧着几千只羊。这期间孩子和我一道体验着牧场的建设与创业的艰辛。孩子总是在思索很多问题,小羊的生长规律及泌乳问题,孩子带着问题,加之功利性考虑中考可以加分,这个项目形成了。“黑山羊泌乳能力及其对羔羊生长影响的研究”,这个看上去完全是硕士论文的雏形,要叫孩子来理解,的确存在很多的问题,当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后,似乎又找到了契合点。
孩子多次到牧场,参与了羔羊的称重与饲养的实践工作。许多数据的采集由研究生帮助测试完成。在导师及实验员的帮助下,论文的结构基本形成。这期间,孩子从专业术语开始,对一些问题提出了探究性的问题。 客观说,在科技创新研究中,导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就这个过程来说,孩子的成长与锻炼也是值得的。学会了搜集资料查新报告的内容整理,对论文的结构有了认识。自己制作PPT,思考辩论问题。创设的情景为孩子提供了创新的空间。
当指导第一次答辩时,导师创设的许多问题,孩子并不是完全被牵着走,而是以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应对专家的提问。把项目立意提升到三农问题,农民增收问题的高度上,这让导师始料未及。
对于青少年科技大赛,各种声音都有,认为大赛选题与家长擅长领域有关,家长参与较多,导致了科技创新的虚假成分。也有的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只要是积极的也是认可的。
通过这次全程体验实践与参与,对青少年创新大赛也有了一些看法。
一、项目立项不宜拔高,适合孩子的认知水平
从历年的科技大赛的获奖作品中,有点拔高的趋向。这就从整体上影响了人们对大赛认识。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关键,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的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创新与发展。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的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这样的结果,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中学教育中,是否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从而启迪孩子的创造性思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较为良好的平台,如何利用好,关键要从中学生认知水平出发。
二、青少年科技大赛有利于孩子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从大赛立项到初选辩论的过程,几乎调动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组织能力、思维能力,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做课件,与导师一起分析辩论论题。孩子在此过程中,一天天成长。在学生个人布置展板过程中,孩子自己设计,在导师的指导下,分步完成。我最记得孩子在知道获奖情况后说了一句:其实我已经很满足了,在做展板时,我们没发挥好,这是一个重大失误,不重细节是要付出代价的。其实有时获奖不获奖对于这些感悟并不很重要,说明她找到了自己不足,也应该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所应该注意的关键点。也如我们常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这些感悟有时比读书说教还重要。最后还总结出自己的哲理名言:其实人的眼睛很小,但人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将它慢慢扩大。这些知识只能在体验中发现,在体验中感悟。
三、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现在的中学教科书越来越看不懂,在大呼减负的同时,有没有考虑过精讲与精练。开过无数的会,最害怕的会恐怕还是中小学生家长会。教师不停地灌输,学生的自由空间和发挥的余地有多少?因此,我们的教育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一些创造性的任务。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扩展思维,并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的不足之处。学校应提供孩子更多的空间与机会,在创设情景中学习与成长,远比教条的灌输要好得多。
四、 创新教育从中学入手
跨世纪的学生,应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知困然后能自强,如果学生从小就不具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则很难适应形势的发展。创新就是观念创新、学习创新、行为创新。这一切无不从小开始和做起。所要培养的学生应该是能用何种方法去获取人们建立起来的知识,再一个是综合使用这些知识的创新的能力。所以,为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走出当今教育的困境,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就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