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科技创新工作的主攻方向
去年七、八月份以来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今年四五月份暴发的甲流感,又使刚刚有点起色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在这种形势下,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创新才能克服困难,只有创新才能找到出路,只有创新才能求得生存,只有创新才能长远发展。为此,我们要沉着应对,抢抓机遇,毫不动摇地抓好科技创新工作。通过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修订科技创新战略和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开创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争取要在团队建设、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一、加强团队建设,完善创新机制
科技团队建设是企业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科技创新人才保证是企业创新之本,发展之基,兴旺之源。搞好团队建设,落实人才保证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长远的战略决策。各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科技团队建设,搭建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完善科技创新领导体系。企业的一把手要主抓“第一生产力”,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科技创新,明确提出科技创新的战略与措施,各企业要设置分管战略规划、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的副总经理,在此基础上抓紧建立科技管理机构并不断完善职能建设。科技创新管理部门的拓展职能主要包括战略规划、行业分析、重点项目、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品牌建设等工作。要使科技管理部门成为企业内部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各企业在人才选拔上要提升科技人员素质,使有学历、有成果、有层次、有实战经验的高水平人才进入科技创新队伍,逐步提高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在科技创新队伍中的比重,人力资源与科技管理部门要相互配合,搞好职称认定等服务工作,为广大科技人员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
二、完善战略规划,搞好行业分析
科技创新管理部门负责战略规划,一个主要职能就是搞好战略规划和行业分析,推动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要战术不要战略,只看自己不看大势,这些做法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效益,但长期来看不会有发展前途。企业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更应该进行一些战略思考,提出宏观的指导意见和措施目标,并形成完整规范的文本,将包括产业定位、发展方向、重点项目,主要目标和措施等方面的内容确定下来。同时,搞好行业分析,收集行业基本情况和标杆企业的基本情况,了解其他企业最新动态,分析彼此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而提出缩短差距的建议。搞好行业分析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对新政策和新信息的反应速度。最近国家提出了创业板上市的操作规程,出台了光电与建筑一体化财政补贴和太阳能与家电财政下乡政策,还要推出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对我们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拿出具体可行的项目和附合扶持条件的新产品,积极争取主动,以充分享受政策给企业带来的优惠和实用。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创新实力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要不要加大科技投入,是我们每个职业经理人都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我认为,科技创新是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尚方宝剑”,是企业的生命,是发展的动力,是利润的源泉,更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可靠保证。越是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越是要重视科技创新,越是要加大科技投入,越是要提升集团整体的科技创新实力。因为金融危机也许只有一年或者一年半的时间,但产品开发的时间可能要二至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现在加大科技投入,危机过去时正好有新产品投放市场,企业就牢固地掌握了市场主动权。各企业原则上科技研发投入不得低于销售收入的1%,条件好的企业要争取达到3—5%以上,骨干企业要达到7%以上。列入预算的科技投入资金可以用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改进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水平,也可以用于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等。各企业要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出台的企业研发费用按规定计入成本的优惠政策,力争做到不回避、不折扣,认真把握、全面落实。
四是申报科技项目,争取政策扶持
各企业要善于利用国家的科技研发支持政策,善于总结科技创新题材,根据不同题材选择申报国家火炬计划、攻关计划、重大科技专项等,并确保项目内容新颖,特色鲜明,保证项目提得出、打得住、争得来、上得去。争取在申报国家重点项目上有新的突破,搭上国家刺激内需这班车。我们要看清项目申报带来的综合效益,坚持能争资金争资金,争不上资金争政策,争不上政策争品牌,争不上品牌争信息,争不上信息争人缘的精神,无论成功与否都将获得一份收获。在积极争取扶持资金的同时,我们更看重的是要争政策。我们要积极利用国家相关的政策措施进行合理避税,据了解,高新技术企业每年可享受15%的所得税减免,进口国外设备可享受一定比例的增值税和关税减免,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火炬计划基地都对申报的项目有一定的政策扶持,这些都是企业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重点关注和争取的。要进一步加强专利申报和标准制定工作。承担科技项目和申报专利技术,不仅可争取资金和政策,还可以起到品牌宣传和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更重要地是反映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五是做实创新平台,突出研发实效
科技创新平台是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是激活创新资源的重要措施,是科技人员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把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做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企业创新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好。具备条件的企业要积聚和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围绕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重点解决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难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行开放性服务的现代化科研实验机构。同时,还要根据“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要求,积极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泰山学者、泉城学者岗位等诸多科技创新平台,并建立大型计算中心和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库,以及科技文献资源共享系统,为科研人员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要坚持平台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对象社会化,资源条件共享化和绩效评估科学化的原则,搞好科技创新平台的市场化运作,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服务渠道,为企业和全社会科技进步做出应有贡献。
六是加强品牌建设,保持基业常青
品牌建设是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途径,是保持基业常青梦想的必由之路。品牌建设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争取国家及省市名牌、驰名商标,而是包含品牌的整体战略规划、视觉形象设计、核心理念确定、品牌符号运用、品牌场景设计等一系列的工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铸就的,而是要靠企业长年累月、兢兢业业的用心经营。加强品牌建设,一要努力获得各种认证,打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道,二要争创国际品牌,扩大国际影响力。质量是品牌创立、发展的根本,是品牌的生命,没有高水平的质量保证,品牌建设就无从谈起,因此加强品牌建设,质量保证是关键。各企业要在自觉维护好品牌形象的同时,不断提升现代质量管理水平,积极通过ISO系列体系认证,力争获得国际质量金星奖和全国质量大奖。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省级名牌等。医药企业要积极争取通过GMP认证和GSP认证。光伏企业要积极争取通过美国市场的UL认证和欧洲市场的TUV认证,以打通进入欧美等国际市场的绿色通道。
七是搞好合资合作,加强产学研联合
合资合作是实现企业间资源互补的重要方式,产学研联合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企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各企业要认真落实“科技创新333工程”,即每个企业至少与三家大专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至少与三家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至少与三家行业内标杆企业开展交流活动。企业开展合资合作、产学研联合的方式很多。可以联合办学,培训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可以联合成立开发机构,共同开发市场需求的高科技新产品;可以解决企业的一些技术难题,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也可以共同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企业一定要积极拓展工作思路,积极与I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资合作洽谈,积极与国内外名牌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一些高科技、高风险、国际化的企业一定要广泛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投资机构、科研院所进行合资合作。通过合资合作,既能解决所需的资金问题,又能分散经营风险,还能引进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引进市场渠道、先进技术与管理。要正确处理好进与退、加与减、得与失、集与分、义与利的辩证关系,实现企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企业第一位的工作,科技创新人才是社会第一人力资源,我们做科技创新工作责任重大,无比光荣,前途无量。在科技创新的工作岗位上,要有创新思维,要有学习精神,要有实干作风,这对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具有双重意义。我们要追求科技创新人才的忠诚度、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大大气气地做人,大大气气地做事,形成一个素质高、实力强,具有战略眼光、创新思维和实干精神的科技团队。各企业要密切关心科技人员的成长、生活、工作和学习,使科技人员在学习上不断进步、思维上不断上升,待遇上不断提高,通过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争取为企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转摘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刊用请寄样刊。版权所有, 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