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物互补与医道整合方法论


  道物互补与医道整合方法论

  

  【借用李一大师话稿文本予以改造而成】

  

  中华医道[国医]是一个非常远古和根本的一个医学体系,在古代“道”与“医”没有象现在这样明确的界限划分,是在中古的周代与战国时期人为地有所渐出,从名医扁鹊与华佗的言论中还保留着医道的风范,到汉唐逐渐有了“医”与“道”的界限,医道偏重于“物质”而脱“道”甚至于牵强附会性的从而显示于社会;道医偏重于意识功信甚至于神秘化,从而隐归山林,以致中华医道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

  

  我们可以把道医称为是一门被隐藏起来的医学体系。可能你知道什么叫西医,可能你熟悉什么叫中医,但是也许你并不清楚什么叫道医,这一门医学体系在中国一直是隐身于中医之后。近年来,由于学术界的不少的学者,他们开始了越来越关注对“道医”和“中医”体系化的比较研究,使我相信这门古老的中华医道体系索源归真、返朴归本,道医和现代的中医各具的优势沟通和当代系统科学的对话与整合,有可能会引发我们21世纪的医学创新和生命科学的突破式的一个飞跃的发展。

  

  为什么说“道医”是被隐藏起来的一个医学体系呢?其实在中国,被隐藏起来的医学体系还不止是道医,这要从中医本身开始说起。就中医而言,中华医道不应该就是突显于社会层面的中医,但是中医这个名词,它实际上是随着近一百年以来西方的医学传到了中国,为了区别西方医学,才开始逐渐使用到这个名词,才被称为“中医”,以此和西医相区别。但是现在很多的学者已经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的中医,实际上不太能够代表我们的中华医道之学,这里边很多人把它这样来划分,就是说传统的师承的这种医学体系和我们经常被提到的在这个中医院校里面,通过学院传播的这种医学体系,实际上是有“差异”的,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传统医学的“师承派”和“院校派”的差异。另外,就算是院校派和师承派合一了,它这个医学体系,也不能是一个完整的中华医道之学,简单地说,它可以被叫做汉医,因为中国的医学应该是能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医学,不应该只是我们汉族的医学,我们现在经常接触到的中医,实际上是我们汉族的这种突显于社会的医学模式,我们知道还有苗医,还有藏医,还有蒙医,这些都是很古老的医学体系,它们实际上都被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个突显于社会的中医隐藏了起来,被挤到了社会层面的后台,当成目前社会不承认而又怀有绝招的活人者。我们一说到中医,实际上没有把这些文化技术包括进来,就是常说“民间医学”和“民族医学”,很多没有容入到这个体系里面来,所以说我们现在实际上讲的这个突显于社会的中医,它把很多的那个医学体系遮蔽住了,从而被挤入山林和边陲。在这个中医的背后,实际上还应该有一个时间非常久远、而且是非常概全的医道体系,这就是道医和中医的综合体系,也就是中华医道体系。

  

  什么是“道医”呢?我们可以把它说成是:道文化这个范畴、道文化这个思想体系在医学领域中的运用和在生命科学中的运用。这个体系实际上就是隐身于中医、我们经常说到的中医体系背后的这个医学体系,它传承了几千年,它是以道家、道教的学术思想为主线,在医学领域中的践行运用。我们知道,中国的医学,从汉唐以来分出两条线在走,一条线是叫“入世之法”,就是一种较为适应于群分爱好性的、进入红尘世间的这种医学,我们称为“世医”,后来就被我们称为中医的这个体系;另外一个是在道学里、在山林里面保有的这一套医学体系。而这两个医学的传承的线路在本源上,是由神农和黄帝的一脉相承的总体系,原本上是水乳交融的体系,用一个中华传统的一个词汇,就叫“医道同源”,医学的医、道学的道,组合而成为“医道同源”就可以把它说清楚,还有就是“十道九医”的典故。我们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名医,他们要么就是被道家所尊奉的医圣、医王;要么他本身就是道士;要么他是道文化的信仰者,就像我们所熟悉的扁鹊、华佗,我们熟悉的葛洪、孙思邈、张景岳等,历史上向来就有“十道九医”的说法,就是说很多的道长,他本身就是很高明的医生,这个文化现象就很有意思,我们现在说的中医学的始祖《黄帝内经》,实际上在一开篇就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数术......”。所以说我们的中华的医学,是一个既得道、又合物的“道物一体、显微无间、体用一源”的一个系统整体的医学体系,我们都知道,道教的炼丹术,它不仅是中国药学的肇始,而且是世界的化学的肇始,我们也知道,中国现在,我们中国医学的四大哲学理论基础,它和道学是同根同源的,简单地讲,翻开我们的中医学课本,我们就看到中医四大哲学理论,一个是“整体”理论,一个是“阴阳”理论,一个是“五行”理论,一个是“精、气、神”学说。阴阳五行理论,大家都很好理解,都和道家是同根同源的;精气神学说,来源于中国道文化对生命的理解,中国道文化进入到每个人的心目中,中国人都会说一句话,叫精气神,说你好不好,经常说精气神足不足,对不对;还有一个整体理论,这是和西医有最大区别的这个整体理论,它实际上是中国道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论,道家早就说了,庄子在《南华经》里面就讲到:“天与人一也”,这个整体理论不仅指的是我们的个体是一个生命整体,是用一个整体观念看待我们自己,而且这个身体和宇宙是相感应的,是天人合一的,是“形分理同”的关系,而且道家的医学体系,这个道文化的医学体系,一直是中医学的验证体系,这本来因是很重要的关联,可一联系到理论与实际接轨的时候,就仅关联到五脏六腑,而把交通人体自然內外环境的太极之道的交易循环过程忽视不议,而用气血筋脉予以代替,致使黄帝的“升降出入、生化之宇”的这个中态守度秩序的根本枢机遭到遗失,而用“对立”和“平衡”又不与自然适配的名词强行夺理代之。

  

  由此,从道医、中医、西医的比较学研究的过程中,我国的针灸学已经基本上遍及了全世界,对经络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成果。随着“生物微电”技术的推广性的研究运用,给每一个手指头、脚指头,通上微电流,然后敲击皮肤,我们就能找出这个经络路径,跟传统经络的走向与规范是一致的,美国是通过“红外线”的成像技术,他们也发现了经络,跟中国传统的经络谱是一致的。德国采用“声纳接收仪”, 也相应找到了这个经络和穴位,找到了活体生命中的“点”的连线,这就是中华医道的通路,这些通路既然能被“生物微电”、“红外线”、“声纳接收仪” 等于以验证,说明经络是“声、光、电、磁、波”等的综合传导作用的载体。如此,一些学者就叫做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的问题是,由于有了这些技术,有了红外线成像技术,有了声纳技术,今天找到了这个经络存在的理由,为什么你们在几千年前就可以把经络找到,那个时候没有这些技术啊,中国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体系,把它找到出来的,是怎么把它证明出来。

  

  这实际上是很有趣的一个事情,中国是不是有一种独特的验证体系,能够发现生命的很多现象或者科学的很多现象,他们在问这个问题,而儒家在两千多年来独尊孔夫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这句话遭到了封杀,虽然庄子也言过:“六合之内、视而存论而不议;六合之外、视而不见而不论”,这就存在人为无法为之的“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不问为什么的“似是而非”的恍惚混沌,致使国之学人自已知足、不求上进,本题“为是”不但要论,并且还要尝试性的“论而议之辨”的为什么?那么我们的现在的中医学呢?对它的解释,他们不太满意,中医学的解释是说:“劳动人民在劳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出来的”。怎么,怎么就用一个“劳动”的含糊其词就能总结出来,这个他们西方人不信服。而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中医学院教授们认为:“一不小心摔在地上,正好摔在‘曲池穴’上,一阵酸痛,这个病好了,记下来,这个穴叫曲池穴;再一摔跤,头上的穴位,着地了,一阵酸麻,头痛也好了,哦,这个穴叫‘玉枕穴’”。就这样子,中国人,老摔跤,而且摔得很准。西方人不摔跤,至少摔得不准确,所以他们没发现。这个牵强附会的说法,他们西方人不接受。其实,中国的这个中医学背后的这么一套医学体系,这套医学体系就是中华医道中的“道医”体系。

  

  道医学的最核心的东西叫内证法,内证法是中国人已有的验证科学,这个验证科学是从我们身体内外比较过程中而求內证的方法。大家知道,《黄帝内经》就讲到了“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要想病好,精神要内守,守哪儿呢,中国道学有很多的守法,“守窍”的方法,可以守一、守窍,“守窍”就是守道,也就是太极阴阳之道,就是站在系统医学上的人体的呼吸道、血液循环道、神经经络道、消化道、泌尿道、免疫体液道等物质功信之道;以及宇宙中星球的运行轨道,现代被广泛运用的信道【声道、视频】等所形成的多层多维系网络程序系统,“以道统器与以器制道”的“道物一体、形分功同”的协同互补法则,才能保持人体从內外环境中稳态交易性纳新排故的效应场秩序,致以故故利用,这些都是“物以道予通为用”性的交易互惠互利关系。是现在言及的:“思想的发明能够制造道物同体的事物”,如电脑如是,其软件是道的程序系统;其硬件是物质构成,整合在一起才是功构于一体的活态电脑。这同人们可以意念集中到我们的丹田,很快就会自然而然感觉到气息随着我们的思路,随着我们的身体的呼吸,就会调动我们身体的能量。这些内证法到了一定程度,它必然出现气通百脉,气自通经的过程。这不是古人才会,我们今人不会,也不是说张三会,李四就不会,是每个人你只要这么做,用这套验证方法去做,他都会,于是把这种在体内的感应,在铜人上面把它标识出来,中国人找到了这个经络,不是摔跤摔出来的。中国人用一套独特的证验方法把它找出来,这套方法叫内证法。通过内证法不但找准了经络与穴位,而且还找出了“內丹”,所谓的“內丹”就是存在和产生于体内自身精华的丹药,如把男性的睾丸割掉,其产生的雄激素【阳】相应減少,其雌激素【阴】相应偏多性的长膘和第二性征也相应的偏向于阴性,这就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內稳态秩序的作用。这就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內稳态秩序的作用。用现代语言来说则是为内源性的药物,即现代言之的生命递质和功信正负【阴阳】相互自动反馈作用的自动化控制,维持在“中态公约度”的象数义理性的规范阈值临界概率位移过程状态之中;现时中医被中古时代予以医道剥离,单一注重了外治法的行使,致使行之有效的內治法与疗效位点和效应过程混沌不明,其实,外治法以自然界的药物或经穴启动了人体内源性的药物对疾病引起偏差的纠正,引导人体转复到规范阈值临界概率位移过程的生命递质和功信正负【阴阳】相互自动反馈作用的自动化“中态公约度”的控制,这样的传递生命递质和功信的过程,需要交通人体的內外环境的以物组道和以道组物性的规范之道来完成目标任务,这在现代生理生化学中是有据可证的,只是人们受到有限的哲学思维的束縛,不敢敞开思路归纳创新而已。

  

  东方的医学模式和西方的医学模式也是不一样的,东方的医学模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活态人体医学模式,而西方的医学模式的主流是什么呢,实际上是分化了的医学模式,或者叫分子医学模式,它是从结构上来认识我们的生命状态,是从原子论生发出来的一个医学体系,用来治疗疾病的方式方法,实际上是用的牛顿力学,在我们的身体,我们看到一个疾病,我们首先考虑到是怎样把它从我们身体里面,从结构里面把它拿掉,实际上,它在看待生命体,几乎无法把人和其他动物分别开来,对药和医的研发也是从小白鼠开始,从尸体解剖开始,来认识我们的生命的结构,几乎在给大家做手术的时候,不会考虑你配不配合,你想不想什么,意念,对不对,打了麻药都是一样的,拿掉就可以出院了,而东方的这个医学模式呢,它不止是在结构上认识生命,它讲的是这个功构的精气神,精是指的功形,以功用目的任务予以构形,致以形影不离;气是指的能量和信息,神是指的我们的意识,这个意识包括了我们的元神、识神,包括了我们的有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是完完全全的一个活着的人体生命的功构。也就是说,现代西方医学的主流,是不考虑你有思想的问题的。因为我们知道,生命实际上到现在的研究为止,我们要简单从现代科学说,它也是一个由物质、能量、信息和意识协同组成的一个生命的复合整体,对不对?那么,从这个角度上细分来讲,我们的血管实际上是血液的流通渠道,我们的神经是我们神经传导的一个感知和调控通道,那么我们的经络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会气通百脉呢?这揭示我们的经络它本身就是我们生命的能量流通与感知和调控通道。所以中国的这个医学的模式,它实际上是还原到了研究一个人在精神层面、意识层面;在它的能量层面和它的这个身体功构、物质结构层面上的道物一体的模式。其实,老子在那个时代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第二十五章】;和“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窃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二十一章】。可以见到的道是“道同太虚、万物莫以”,其中“有象、有物、有精、有信”的实在,以此证明:功信和物质是不可人为分割的有机综合作用。道和物是偶联和谐互补承制存在的要素质,道与物是“黄帝”讲的“虚同为一”,存在于一体的互补协同承制性作用关系。这个医学体系,实际上它有个突出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对能量与信息补充的认知,中国古代把这个“精气神”理论上升和提炼为最突出的叫什么呢?叫做“道物一体”的气一元论,认为气是一个最核心的东西,简单地讲,实际上它是讲述的生命体在“功信”层次渐变为“器质性”过程中的“功形发生转换效应场”状态,在能量与功构的协同互补状态在描述生命。我们知道现在的西医的主流,实际上是用牛顿力学来体制我们身体的状况。实际上现代成果的量子力学,相对论的力学体系并没有引入到我们的生命功构里面来、医学体系里面来,不能在能量与功构的协同互补状态上去解决生命的状况,而中国的古代,它通过这个气通百脉的思想,在这一个层面上,在人体医学模式上,很早就提出了这个观念,这就是中华医道。

       可是,人们于当前又把生态自然和有机人体机制以分化的哲学观点,人为之见的离析为唯物论与唯道论的分枝,至今达不到道物一体、形影不离的共识,增加了中华医道于当前的系统整合与紧迫性的归根复原的难度。为此,笔者道出义理,如何振聩促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