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被绑架了的“公主”?
文/管益忻
我不知道,是否可以这样来认定:从来没有一个词汇,像“房价”这样引起次数如此之多、频率如此之高的争论;从来没有一个话题,像房价这样在如此之久的时间内引起各方的关注;从来没有一个事物,像住房一样触动那么多人的敏感神经;从来不曾有过一个概念,像地产一样创造过如此巨大的财富;也从来没有一个产业像地产一样养活过且仍在养活着那么多人,统领过且仍在统领着如此之长的产业价值链条。
要说作为长长的、大大的一整条产业链的链主,最牛的,非地产业链主莫属。
是谁绑架了我的“公主”?
基于成家立业、立身安命的生活需要,我们关注房价,犹如关注我(你、他)深爱着的“白雪公主”,其深爱之甚以至于与“公主”有关的每一个主体及其细节。我们关注开发商;关注跟房子有关的政府部门;关注关注涉房活动的种种媒体,也关注已经买房或正在买房的购房者。在这所有的当事人中,到底是绑架了我们的住房——我(你,他)的公主?又是谁挡在了她的前面,肆意享受着我(你,他)的关注——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
开发商?
如果不是因为生就了令人魂牵梦萦的“白雪公主”——住房,我们就不会对身为“泰山”的万科如此在意,王石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也无从带来饱蘸敬意的解析;如果不是因为“泰山”的言论关系着“嫁妆”的数量,我们也不会千万次地描绘万科品格的高贵。遗憾的是,慈悲的王石,虽然自2007年末至今已不止一次地给我们作出“拐点论”的预言,但在经过一波强过一波的纷扰与吵闹之后,今天的房价又一次出现了强劲的反弹——“小阳春”之后,喜形于色的地产商们踊跃涨价。失意,阵阵袭来,尽管有王石善解人意的安抚:在最近一次的“波士堂”之约中,王石又一次宣称“房价进入后拐点时代”。但愿“大哥”此次的预言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实惠!
政府?
面对民众的“暴利”控诉,开发商似也有着太多的委屈和抱怨。在他们众多的辩解之中,地价及各种税费所占房价比例是最受诟病的。去年7月至10月,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调研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城市的62个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地产企业的81个地产项目,得出的调研数据显示,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总费用支出中流向政府的部分,即土地成本加上总税收所占比例为49%。这样,地产商每卖一套房子,卖房款的超1/3流向了政府;再加上工程费用、配套费用等所占比重超过1/3。留给企业仅为26%——连1/3都不到。而企业所得部分,要负担员工工资、企业日常运营等成本。由此可见,由地产企业单方面调低房价的空间已经很小。以保利集团位于北京西三环的项目保利百合为例推算,我们可以发现,这个竞拍楼面地价超过7000元的项目,目前销售价14000元/平方米,几乎是零利润了。
媒体?
媒体为什么会关注房地产,尤其是关注房价?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只要有关房价的信息,缘于民众对房价信息的重度饥渴,已经对其有些饥不择食了——只要与房价有关的信息,就会给以极高的关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媒体也是哪里枪响就往哪里冲,房地产当然是枪声最为密集的区域。
购房者?
有人说,高房价其实是购房者自己炒作起来的。这一点,在二手房的房价上就有着极为明显的例子:本来小区的房价,在原业主看来,也就9000元/平方米,顶多就是10000元/平方米,但楞是有买房者出12000元/平方米去买这个小区的房子。这样,房价就被炒高了。而买房者对此一说法显然绝不苟同,要结婚了,难道去住大街?
以房子为圆心的诸多利益相关者,各有说词,争论多多。但到底是谁绑架了我们的房子?最终的确定答案恐怕只有向时间去索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至未来的某个时点上,总会有个定论的。但有一点是无可否认的,房价,特别是那些完全属于刚性需求的住房的房价,于我们居民生活已然有着越来越重的关联、深层地左右着我们的居民生活。且不争论地产价值链条上谁为链主,单说链主对整个价值链条上各个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消费者需求的最大程度上的看重,才是我们今天必须要强调的事实。任何违背消费者消费生活的自我利欲膨胀,终究将如饮鸩止渴,自丧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