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甲型流感 为什么部分国家不设防?
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
现场直击:为什么部分西方国家不设防:无知者无畏;为什么中国“反应过度”:教训惨痛,人口密度太大。
国外部分国家虽已发生不少确珍病例但却对甲型流感防控不设防?
虽然一直绷紧神径,但我国还是不幸发生了输入性甲型病毒案例,而且愈演愈烈。而近几天大家最经常听到的,除了各国的疫情信息外,那就是“口水仗”了。部分西方国家已给别国输出那么多的病例不检讨,还拿我国说事,说什么中国反应过度,真是岂有此理!a
近几天有机会去国外公干,直击了部分国家的甲型病毒防控措施,总体一个感觉就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像法国与巴西等国已经发生了数十起的病例,但你想象中的应该有的基本防控措施几乎都没有,这些国家的重要关口如机场似乎处于一种全民不设防的状态。怪不得我国与其他国家会出现这么多的输入病例,原来都是他们不设防给闹。部分西方国家真是不要脸,自己国家的事情没有管好,总还摆出一副祖师爷的架势去教训别人指责别,对别国说三道四,真是让人匪夷所思。这次的全球大危机还没有让他们长点教训。
直击法国巴黎、巴西圣保罗:基本上是对甲型病毒不设防?
出国之前,看了一下新闻,发现截止到5月15日,巴西已发现疑似病例 18例,确诊8例。 法国疑似病例 26例,确珍 15例。已发生了这么多甲型病例,这些国家该采取一些最基本防控措施了吧?看一看这两个国家的两个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城市,法国的巴黎、巴西的圣保罗,以人流比较多的国际机场为例,我的直接感受是你想象的森严壁垒严密防控都没有,用一个不设防可以概括。松到这种地步,估计大家都没想到吧?
我的出行路线是从首都机场第二航站楼到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然后到巴西圣保罗。
18号上午到达首都机场第二候机楼,第一印象是负责查验护照的门卫被口罩包得严严实实的,再看看其他工作人员,如安检,甚至勤杂人员个个都戴着大口罩,这也是首都机场最大的一景了,让你无不感受到对甲型病毒防控的严密,当然也有一些紧张的气氛。再加上手机不断地接受各种有关甲型病毒的提示,近几天的邮件又不断收到各种防控手段,互联网络甲型病毒又都是新闻头条等等,无数渠道都在告诉你提醒你:要防控甲型病毒了。
18号中午从首都机场出发,用了10多个小时顺利抵达法国戴高乐机场。在巴黎戴高乐机场要呆6个多小时转机去巴西的圣保罗。还好这个转机中间也没有费什么周折,既然法国这个国家已有15例确珍了,最少该有体温探测等等,没想到转了几个关口,检查的几次,都是安检,有关体温什么都什么都没有,也鲜难看到任何戴口罩的人,大家都匆匆来匆匆去,在中国如临大敌的防控印象这里都没有,该有的不该有的都没有。
转机要等6个小时,闲得无聊,我就去看看电视新闻。虽然法语听不懂,但电视图像的口罩与猪还是应该可以看得懂的。但很遗憾的是,几个小时过去了,这样的消息与新闻几乎看不到。
终于等到去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的飞机起飞了。圣保罗号称巴西乃至世界几个特大城市之一,巴西GDP的一半都产生该圣保罗,拥有2000多万人口,跟上海北京的人口差不多,去圣保罗的飞机巨大的波音777,坐得满满的,一个奇怪的发现是巴西的女同志怎么个个都体积庞大、吨位惊人?我前后各一个,他们大吨位一坐下飞机狭小的椅子还真难随。巴西这个国家不是盛产足球运动员吗?身材应该健硕才对,怎么这些女同志有那么多的横肉?还好,瞅了半天,终于在飞机几百名乘客中发现了一个戴口罩的人了。
飞机飞行了11个小时,终于到达了圣保罗机场,出机场的过程很顺利,也是几乎没有见到任何戴口罩的人,更没有任何探测体温的温度剂。但有一个很令人讨厌的程序是,最后出关时拿那负责海关的小个子田人却要让我去行李检查处接受检查。享受到这个待遇的我初步看了一下都是带着大包大包的外国人。让我气愤的是我就带着一个小包包,却一直被迫在那里等,看来欺生是一个世界现象。我被凉在一边等了半天,还等不到为数不多的开箱检查者,最后实在是愤怒了,我找到一个正在忙着的检察员,告诉他外边有一个人正在等我,估计都等急了,我就这么一件简单行李,希望先检查一下。还好,这个有着一副东方面孔(估计是日本裔,巴西有150万的日本后裔?)的检查员还算配合,给我顺便检查了一下,就放我出去了。出去了,就没事了,巴西圣保罗海关、安检等也是基本上没有发现一个戴口罩的,虽然这里比北京冷多了,女孩子的身体也比我在飞机上看到的大吨位少了不少。
巴西圣保罗还真是牛,早晨7点就开始堵车,整个城市车堵得一塌糊涂,原来觉得北京应该是首堵,这次领教了,与圣保罗一比,北京的堵车那真不叫堵,北京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从机场到酒店,不远的路程,汽车却走了两个多小时。圣保罗人骑摩托车也是世界一绝,到处可以见到开着快速刺耳的摩托车呼啸而去的现象。
为什么法国与巴西已经发生了这么多的病例,居然在最危险、人流也最多的地方,基本上都不设防?思考了半天,觉得有三个原因:无知者无畏、人口密度低、民选政府怕老百姓不高兴。
无知者无畏。想当年2003年我国中国人也对什么人传人的病毒是不信的,但现在我们信了。但老外不少没有领教过这种情况,估计骨子里觉得其实没事。如果他们曾经发生过2003年的SARS疫情,我估计他们绝对不敢这么干。
人口密度低。另外一个法国与巴西防控不严密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是人口密度比较小。比如在巴黎的戴高乐E2候机室,空旷的候机楼巨大无比,却并没有几个乘客。不象我国的机场,人山人海的,人口密度太大,想不接触别人都难。
不敢贸易采取强制措施。当然,巴西与巴黎都是选举社会,政客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敢贸然采取严厉的防控措施的。如果因此而触怒了选民,让他们失去选票那就惨了。所以他们一般都是不敢去进行严厉的管制的。因为测体温呀,隔离等等,毕竟要得罪一帮人的。
为什么中国会这么严密防控?
SARS的有效经验。我国目前之所以被西方认为是反应过度,其实这些洋人应该理解才对。2003年对我们中国人的教训太深刻也太大了,过去在我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想象到会有这么样的事情会发生。所以SARS让中国知道在这么一个人口密度如此大,又人口流动那么迅速的地方,如果一旦放任,后果将不堪设想,病毒很快就会以你想象不到的快速去大面积扩散,一发而不可收拾。隔离一下,其实没什么。还能看电视与上网,好吃好喝呆一星期,估计还可以继续发工资。等于休息几天,其实不想西方人想象的那么严重。
有效的动员机制。去年我奥运会与汶川大地震,外国人已经见识到中国极强的动员能力了,这样一个高效率的体制,与西方大多数国家采取的扯皮体制比,他们羡慕与恐惧的成份都有。
人口密度太大了。我国在重要出行地点,一般的都是人山人海,如果不进行严格的预防,象老外这样不作为,那可真完了。
走自己的路,就让他们说去吧。
针对我国严密的防控体系与隔离制度,西方那些取悦选民的官员就开始拿中国说事了。联想到刚暴发猪流感时,发病州的州长向中国身上倒脏水,墨西哥政府对中国人隔离墨西哥人的做法表示抗议等等,那么中等水平的国家经济还没赶上发达国家,指责中国的速度已先赶上了,西方人目前已经习惯让中国人当替罪羊了,包括那个美国搞的金融危机,目前一个盛行的观点说都是因为中国人的高储蓄造成的。这样一个那成就都归于自己,那问题都归于别人,不知反思与自责的国家,我估计离灭亡不远了。
对国外的不同指责声音,其实没有必要去回应。就让他们说去吧,只要我们认为是对的,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坚持。估计要不了多久,等到他们吃够了苦头,就会反过来学中国的。就象前些年,西方人不是一直在说中国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符合规律。现在一闹金融危机了,不都是在学中国进行各种各样的干预了吗?原来他们认为放任的都是好的东西,管不管,都是不好的,阻碍进步的,现在也不都转变了吗?
(评论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阅读材料:
面对新型流感,中国反应过度了吗?
新华网北京5月19日电(记者 徐兴堂)从SARS到甲型H1N1流感,两次不同的传染病疫情,中国的应对举措都受到来自境外的批评。上一次是因为反应迟缓,而这一次则是因为“反应过度”。
SARS的突然暴发让人措手不及,初期的应对措施确实不够科学。
但中国政府随后采取了科学、有序、有力的举措,最终使疫情得到成功遏制。有了对抗SARS经验的中国,在这次对新型流感疫情的防控中及时采取了测温、隔离等措施,向公众随时通报疫情发展情况并宣传预防感染的常识。
出人意料的是,中国的防控措施竟然受到一些西方国家官员和专家的批评,认为中国“反应过度”。此前,他们也曾指责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型流感反应过度。
那么,面对仍在多个国家蔓延的新型流感疫情,中国反应过度了吗?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中国的反应是以人为本、积极有效的,不但不应受到指责,而且值得褒扬且为其他国家效仿。
首先,“反应过度”论者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其中一个观点是,中国“未能区分新型流感病毒与SARS病毒的致命性和传染性”。要知道,新型流感疫情尚在暴发初期,世卫组织及各国很多医学专家都承认,新型流感病毒会否发生变异以及是否会在晚些时候卷土重来等问题都还是未知数。历史上已经有过流感二次暴发夺走千万人生命的先例。
到目前为止,新型流感的致死率确乎不高。但在病毒的性质得到科学论断前,任何武断的说法都是不科学的。
批评者还说,“中国领导人不明白为什么需要避免反应过度,他们完全不了解外国媒体与外国公众舆论。”这更没有说到点子上。疫情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试想,一直强调以人为本的中国政府会因为外国媒体怎么说而改变可能使国民避免疫情袭扰的策略吗?
相关国家的政府官员也曾指责中国的隔离措施,抱怨其国民受到歧视。其实中国对中外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是一视同仁的,何来“歧视”之说?有几个被隔离的当事人说自己受到歧视?中国通过各种渠道与有关国家沟通,真诚表示了在防控新型流感方面加强国际合作的意愿。
中国的特殊国情,也决定了中国不会对新型流感的防控掉以轻心。中国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而医疗卫生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却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防控不利,小小的病毒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中国采取的严格措施同时也为阻断病毒在全世界的传播作出了贡献。正如温家宝总理近日指出的,中国这样做,不仅是为了13亿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对全世界防控工作也是有利的。
事实证明,中国采取的严格防控措施辅以宣传教育,不仅没有在公众中引起恐慌,反而得到了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网络论坛里几乎一边倒对政府的支持就是佐证。
新型流感从暴发到现在,中国境内只发现了数例输入型确诊和疑似病例,大部分密切接触者也已经陆续解除隔离。这与被感染人数不断上升的其他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的做法是科学有效的。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回应对世卫组织的批评时说,面对疫情,宁愿过度准备,也不能不准备。疫情正在流行的国家倒是应该反思,自己的因应措施是否科学完善?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18日在这里告诫说,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扩散将持续下去,虽然目前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而且死亡人数不太多,但鉴于病毒的变异风险以及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国际社会不能对此掉以轻心。
中国政府应继续密切监控疫情变化,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加强交流、密切配合,针对不同阶段流感传播的特点,及时调整防控策略,继续在防控效果和社会成本之间取得动态平衡。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采取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了流感疫情可能对公众健康带来的危害,以及对经济社会活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保证世界经济复苏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迄今为止的4例输入性甲型H1N1确诊病例,并没有像2003年的非典疫情那样让中国民众感到恐慌。不过,鉴于中国经济所处“已然复苏但基础不牢”的关键阶段,政府仍采取了多项措施避免疫情对经济造成影响。
国务院7天内已两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会议强调,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局。
目前,针对全球病例增幅有所减缓、疫情稍显缓和的迹象,一些国家的媒体开始质疑:“我们是否反应过度了?”
对于此类论调,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盖莱陶表示,决不能对疫情掉以轻心,“因为人类现在对这种病毒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目前人类在应对禽流感以及非典疫情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各国在应对一些传染病方面也做了充分准备,但这不足以成为自满或对甲型H1N1流感掉以轻心的理由。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放松警惕,就可能酿成苦果;防范,总胜于救灾。上世纪初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正是原本不起眼的流感病毒给人类留下的惨痛教训。 (责任编辑:郑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