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丝剥茧般,“5·7”杭州飙车案正逐渐变得清晰。此前有关肇事车主胡斌飚车的同伴为杭州市某领导儿子的传闻,经记者调查后确信,这一说法完全不属实;关于胡斌父母身份的诸多猜测也得到核查。其父母都是杭州本地人,在童装批发市场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摊位,两人都在此做童装、运动装批发;关于肇事车当时的车速问题,被证实并非交警8日所称的70码,而是在84.1码至101.2码范围内。另外,鉴定机构出具的报告显示,肇事车辆存在改装或部分改装事实。
新闻事实:选择性陈述,以为自用。胡斌父母就是一个买童装的摊贩吗?值得怀疑。 公众所知道的是,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为什么搞的杭州媒体禁声,记者写的五六千多稿子被压下来?一个买童装店小贩就有这等力量吗?作为业内人士,难道作者就不感觉此事蹊跷吗?如今,网友要求杭州警方调查,胡斌母亲在案发以后,打了四十分钟的电话,这四十分钟说了些什么,公众不得而知?但是,打给谁的?打给那些人的?为什么就不能公布于众?网友人肉发现,胡斌伙伴中的一个与杭州宣传系统某高官的存在某些关系,或许这能说明什么呢?
胡斌被警方以“交通肇事”罪名刑事拘留后,公众质疑,他在繁华地段的飙车致人死亡,已经构成了“漠视不特定的公众人员的安全”,符合“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要件。相对于“交通肇事罪”判处的刑期仅在3年以下,“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项量刑幅度从10年以上直至死刑的重罪。一位律师认为,“无论如何,相信此事件的巨大社会效应将成为法官判决此案的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再次选择性引用。警方调查发现,胡斌驾驶的车就是改装车,改装车上路就可以定罪为“危害公共安全罪”,作者疏忽,还是有意为之?
但这也让另一部分公众担心,胡斌会不会成为“张金柱第二”?那么,胡斌会不会成为“张金柱第二”?显然,我们并不试图对此作出任何倾向性判断。这也不是公众舆论所能够承担的功能。
请问;一部分公众是谁?是作者自己吗?请不要随便代表民众,代表人民。民众担心的是,这起案件为什么要遮掩,为什么要搪塞,为什么当事人当天晚上还能回家上QQ?为什么警方最初断定车速是70码?为什么杭州飙车案屡次发生。
继续愤怒,却保有对法治精神的敬畏与期待。这仍是公众舆论的理性之道。
怎么判是法院的事,公众只想知道一个真相,为什么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处理起来就这么难?为什么得到一个真相就这么难?现阶段,还没人给胡斌定罪,也没人说不杀胡斌不足以平民愤。民众要求处理的是:警方是否失职,是否存在官商勾结,是否会包庇,是否有钱权交易,飙车能否能禁止,公民能不能有一条安全的马路?
本文作者放出了一个议程设置,挖了一个大坑,把张金柱弄出来,故意让媒体向张金柱靠,很不厚道。
就杭州富家子弟飙车案驳杨耕身谬论:只有胡斌第一,没有张金柱第二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