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推动房地产业进步的功课


近来老蔡的《批评万科》一书在业内甚为流行。不过,前几天,作为资深媒体人的老蔡在全经联与楼市传媒共同主办的“泛娱乐化下的中国房地产业”开发商与媒体的对话中,转换了媒体一贯批评他人的角色,担任了“自我批评”的一方,席间的自我剖析与对当下地产媒体的反省让人印象深刻。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也是我们小时候时常做的必修课;批评别人,大多比较容易,检讨自我,相对就要难得多。但每一次循环下来,尽管小伙伴中常常有人抹着眼泪,但大多承认从中获益匪浅。

其实,批评与自我批评构成思考的阴阳属性。批评别人是阳性思考,是外向的、发散的;批评自我是阴性思考—所谓“每日三省吾身”,是内视的、收敛的;两者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其间的平衡成为一个组织与团队、一个人不断成长进步的动力。

如果说批评他人是自我的一种权利,那么自我批评就可以说是自我的一种义务。老蔡批评了万科,也愿意作自我批评,愿意对当下某些地产媒体的行为进行反思与检讨,就或多或少让人感受到了某种平衡的魅力,这样的感觉传导给在座的开发商,让他们在批评之余,也更加愿意反思自我。由于有了自我批评,批评也变成建设性的了。

所谓和谐,其实就这么简单。

然而这些年来,在房地产行业中,批评别人的人越来越多,自我批评的人越来越少,阴阳失衡,浮躁之风、PK之气尘嚣日上,导致参与各方情绪对立、矛盾激化、内耗加重,形成了一个谁也不愿看到的“共输”局面。

如此看来,在当下的形势下,我们还真的需要补上批评与自我批评这堂课,让这样的课程成为了解彼此、沟通意见、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让参与的各方都能成为一面明亮的镜子,既照亮别人,又能看清自己,建立起基本的了解与共识,建立起起码的尊重与信任,共同寻找并建立起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开辟出一条共赢的道路。

那么,就让“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当下房地产行业的主题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