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中国SNS发展现状
——2009中国SNS 现状·格局·模式·趋势报告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 傅志华
早在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这是社会性网络(Social Networking)的早期理解。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这就是现在的社交网站。
中国的SNS发展至今,仍然没有企业能够实现大规模盈利。可能许多从业者心里在打鼓,究竟:“SNS是不是昙花一现?是不是炒作?”;“用户使用SNS的目的是什么?”;“SNS是否有戏?如何赚钱?”“SNS未来会发展成怎样?”,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深入了解中国SNS的发展情况,我们将从四大部分与大家一起研讨中国SNS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商业模式以及最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
Note:本报告将在2009互联网站长年年会发布http://event.comsenz.com/2009zz/nhyca.html
演讲PPT下载:http://mfiles.sohu.com/it/dcci-tony-sns-research.ppt
第一部分 中国SNS发展现状
目前仍处于市场起步阶段,关键问题仍未解决。在新兴科技企业,最著名的企业发展规律便是Hype Cycle(炒作周期)模型,这个模型描述了许多新兴科技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即一个新兴科技技术,一般会经历起步阶段,接着市场预期快速膨胀,被媒体和从业人士大为炒作,直到被夸大的预期峰值后,市场预期才会不断降温,进入产品与商业模式创新阶段,此时市场预期逐渐回归理性,直到预期的低谷后,进入市场稳步发展阶段。博客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阶段,开始被媒体和从业者大为炒作,后来市场预期不断下降,直到现在的理性稳步发展,成为互联网的基本应用。研究显示,中国SNS目前扔出市场起步阶段,其特征是产品应用不断丰富,市场进入者不断增多,市场预期仍然处于相对高涨的态势,但仍面临着一些根本的问题,即流量的变现问题。但是从Hype Cycle(炒作周期)模型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SNS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成为成熟的应用,走进人们的生活。
市场盘子仍很小,多数仍处于投入阶段。从SNS网站的市场规模来看,SNS网站营收规模仍处于相对稳定的增长,2008年市场营收规模达到7.6亿元,增长率达38.2%,其中近80%为网络广告收入。DCCI预计2009年SNS网站营收规模将达10亿元人民币,增长率达31.6%,增长率略微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实从整个网络广告的大盘子来看,DCCI下调了2009年度网络广告市场整体增长率至25%。从这个角度看,SNS网站营收规模还是能够跑赢大盘。但是大多数网站仍处于投入阶段,尚未实现较大规模的盈利。
使用现状:多数用户在SNS网站参与深度不高。从用户的使用现状的细分来看,许多数用户处于休眠状态(Inactivity),即注册后基本不用,该部分用户占最大比例;其次是“观察者(Spectator)”的比例相对较多,即偶尔登录网站了解一下,但并不做太多的活动;而“评论者(Critics)”的比例也不多,这些用户会在别人的空间进行回复,参与一些讨论;比例相对最少的是“创建者(Creator)”,该部分用户主动发起话题,制作视频或相册上传,写一些小日记等。总的来看,中国SNS用户的参与深度并不高。因此,我们需要创造一些机会促进用户参与。
真正使用目的:与已经认识的朋友保持联系。从SNS用户沟通的朋友类型来看,主要以“熟悉的朋友”比例最多(如同事或好朋友),其次是失去联系的老朋友(如校友就是其中一种),而网上认识的新朋友比例最小。可以看出,大部分用户使用SNS网站主要还是与认识的朋友沟通。这就跟使用即时通信类似,即使用户通过寻找网上的手段找到了新朋友,开始可能联系比较多,但是最后还是会很少联系。目前中国SNS网站提供了很多网页游戏,一些流行的游戏如“开心农场”和“抢车位”等,之所以受欢迎,除了其娱乐性以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帮助用户与朋友保持联系的隐性作用。因此相关的应用程序开发者应考虑其游戏的交友性。
第二部分: SNS正催化中国网络营销变革(2) http://tonyresearch.blog.sohu.com/116311812.html
欢迎批评指正,傅志华 msn:[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