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减员增效”


 

改革开放前,我国国企中,没听说过谁谁被裁掉了,也没听过“下岗”这个词,因此更不存在“减员增效”。80年代末,90年代初,资本运作的浪潮席卷全国,如何以最少的代价,满足更多的需求,赚取更多的利益,成为企业追求的第一目标。
当时,许多企业,包括国企在内,都纷纷提出“减员增效”的口号,一时间,全国上下多少员工的国企“铁饭碗”梦被彻底击碎···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全国共有3000万员工被“减员增效”的政策裁编下岗。
“减员”二字,说白了、说透了,就是解除劳动合同,就是解雇!
所以,许多员工一听到集团公司推行“减员增效”政策时,就不寒而栗,就高呼“狼来了”。狼真的来了吗?
这就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减员增效”?
——解雇员工,追求利益,这是最通俗的解释。
我们公司也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要解雇员工吗?
集团公司发展至今,经历了27年的风雨坎坷,在90年代,煤炭销售量急剧下滑,公司最困难、最紧迫的时刻,我们没有抛弃员工,没有让一位员工下岗;去年,我们努力兴办人民群众希望办的实事、好事,将所有农民工转为劳动合同制工,享受所有待遇;到如今,金融危机造成全球饥荒的时候,我们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不让工人下岗,不减少工人工资。
不言而喻,我们公司肯定不会!
那我们公司提出的“减员增效”究竟是什么?
公司提出的“减员”,不是裁员,更不是解雇,而是分流!
何谓分流?
分流,是公司为了促使员工始终保持较高的工作积极性,营造一种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氛围,所导入的人才竞争体制。其目的就是为了“增效”!
增效,在我们公司也有两层含义:
——一是提高工作效率、一是提高企业效益。
所以,我们公司提出的“减员增效”,与传统意义上的“减员增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所以,普通员工在我们公司中,抱着被裁员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那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减员增效”呢?
胡锦涛总书记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说:“体制、机制不完善,改革不到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如不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国民经济持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就没有坚持的体制基础。”所以,更具活力的体制环境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集团公司的三项制度改革也应运而生!
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以上市的恒源公司的具体做法,以点带面:
恒源公司由最多时期的5174人减少到现在的3680人,共历时3年。最初的“减员”对象,主要是生产一、二线不正常上班、消极怠工的人员。09年减少人员的重点主要在机关和三线富裕岗位的人员。恒源公司在初期,就坚持以人为本,制定了保护员工合法利益的减员办法,在实施时,坚决做到民主、公开、公正、公平。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所有被减人员,除了与部分不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态度行为恶劣的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外,剩下所有员工都进行了分流,如去新矿打支援。这个“减员”变革期间没有不稳定和不和谐的情况发生。
“减员增效”给大家带来什么好处呢?
1、破除制约提高效率的旧体制,营造适应科学发展观的人员动态管理新机制。
2、彻底挖出过去那些不守制度,消极怠工的一小撮员工,迅速清退部分冗员,激发广大员工对企业的信任。
3、营造以人为本、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和谐氛围,激发广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4、尊重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减员不减资,最终实现群众得实惠!
综上所述,每个好处带来的最终结果,必然都是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让员工得实惠,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改革。
所以,这次改革是实事求是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然“减员增效”四个字中“减员”二字的使用却极为不妥!且在一定程度上,适得其反,给员工的心理带来了恐慌。
高层领导在推行政策时,字句的使用,绝不能想当然,一定要经得起推敲,要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可以理解并接受。
“减员”二字的使用,很不恰当!我觉得,用“精员增效”似乎更为合理!
一家之言,供大家茶余饭后消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