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9年初离开井冈山以后的一段岁月里,毛泽东的军旅之路,惊险危险相继,始终是曲折连接着坎坷,希望伴随着失望。 远在上海的党中央,对朱毛红军的命运也悲观了起来。1929年2月,中央给红四军发出指示,让他们把红军分成小股部队,散入农村进行土地革命,同时还决定,朱德和毛泽东马上“脱离部队,速来中央”。 毛泽东4月间才收到这封著名的“二月来信”。 战略家的判断,加上革命家对中国国情的洞察,使他做出了另外的选择。 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是他深思熟虑的选择;生生死死和红军将士在一起,是他义无反顾的情怀。 毛泽东,早在半年前就预言:蒋介石和广西桂系军阀之间的战争,正在酝酿之中,军阀间的争斗,恰恰是红色政权得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果如所料,毛泽东的回信刚刚发出,蒋桂战争就爆发了。 红四军乘敌人在赣南闽西的兵力空虚,转战几千里,除赣南以外,又先后打下福建的永定、长汀、龙岩,在这些地方建立了红色政权。9月间又攻占被称为“铁打的”上杭县城,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 正在永定合溪养病的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心境顿时好了起来。 军阀混战所带来的纷乱局势,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带来的热闹场面,交错在他的脑海里,便有了一首《清平乐·蒋桂战争》。 这时候,敌人调动大军对闽西根据地进行“会剿”。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毛泽东率一部人马去狙击敌人的先头部队,随后,他带着部队向北进军,历经二十天的长途转战,终于在1月下旬同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主力在广昌会合了。 1月30日这天,正好是农历正月初一,旧称元旦。毛泽东忘不了由福建入江西赣南一路跋涉的情景,信手写成一首《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如梦令》是典型的短歌小令,毛泽东这一时期写的小令,别具风采,别有神韵,也别开生面。在他的笔下,小令不小。体裁小而气势大。 毛泽东在马背上指挥着红军,穿行在密林丛中,疾驰在乡间小道。 红军反反复复的进攻、转移和撤退的行军路线,犹如一条流动的诗韵,随便截取一段,便成一首气壮山河的歌。这期间作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写的依然是行军,又是一首小令,又是一幅壮美的行军图,又是一首洒脱明快的山歌。 中国革命开始走出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来的低谷。 这期间,主持中央工作的领导人开始盲目乐观起来。他们指示各地红军攻打大城市。 毛泽东却有不同的意见,但他不得不执行中央的指示,和朱德率领红一军团去攻打南昌。 正是在从长汀到南昌的途中,毛泽东写下了《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红一军团于7月30日抵达和南昌仅一江之隔的新建县。守敌果然太强,明显打不下来。毛泽东做出了一个十分聪明的决策:只让一小部红军朝南昌城里打了几枪,说是纪念三年前的八一南昌起义,然后便撤走了部队。 这就是毛泽东,既有诗人的想象与激情,又有政治家的深谋和沉稳。 |
国际新闻联盟凤凰博报西部工作站
客服电话:0911-2492857
通用地址:中国 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