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进机关要求解决问题进出自由不设门槛


 

老百姓进机关要求解决问题进出自由 不设门槛

李华新

    在河南平舆县,县级领导及各县直机关、乡镇干部的办公室一律向群众敞开,老百姓进机关要求解决问题进出自由。这项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开门接访”的制度至今已坚持5年多时间。 “开门接访”5年,公平处理陈怨旧案,百姓郁结心头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疏解 

    在这5年当中,平舆县广大群众的诉求和矛盾纠纷绝大部分就地得到了解决,一大批积压多年的陈怨旧案得到公平处理,老百姓郁结心头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疏解。全县近百万人民群众齐心搞建设,社会和谐稳定,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 2009-04-30 10:20:22 稿件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版 

   平舆:民众自由出入机关无需登记,这的确是需要一点勇气的, 平舆县人口96万,是典型的既无资源优势又无区位优势的粮食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和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过去经济发展缓慢,社会矛盾积累沉重。2003年,因发生震惊全国的黄勇系列杀人案等重特大案件,平舆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均被省里一票否决。 

    2004年5月,平舆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痛切剖析乱象丛生的原因,县委一班人认为,除了经济落后之外,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怕群众、躲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见怪不怪、久拖不办,造成干群关系冷漠,是平舆不安定的重要症结。

 

    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大力畅通信访渠道。县委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刘汝生为组长的“开门接访”活动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敞开大门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规定从县里一把手到每个普通干部,正常工作日内,办公室一律敞开大门,群众在县内各机关出入自由,不登记、不询问、不阻拦。 

  看来真心为民办事办实事,和要走走过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想想前些时候的,领导干部没有至少接访一次群众上访的要求,到现在的开门接访,这样的一个区别真是太明显了,也就真的有点事人民的政府度感觉了,因为现在无论是那级政府,其中的牌子上都是有人们二字的,因为都是人民的政府,那么既然是人们政府,那么人们应该是很容易很自由的出入的,哪怕是百姓进来解手,喝口水,其实也是没有什么大逆不道的。但是,事情往往不是这样,因为必须尽政府度大门难度很大,就是要什么工作证之类的证明,老百姓其实也是很难有点,因为现在也是只有那些什么公务员或是一些事业单位的人才会有什么工作证。而实际上只要是你有个 身份证,就足以说明你的身份来。那么有问题要找政府直接来就是了。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按图索骥就行。

  因此凡是那些设置障碍的部门,能说是真心为民办事吗?

      被平舆老百姓誉为“开门书记”的县委书记刘汝生对公开接访的感触是:“只要干部听群众想要说的话、办群众希望办的事、解群众心头的忧愁,干群关系就会更密切;人民群众最通情达理,干部不应该怕群众、躲群众甚至忽悠群众,为民解忧是最大的政绩;只要干部用真心、动真情,99%的信访问题都能就地解决。”

5年来,刘汝生预约接访62次,化解疑难信访问题336起;县信访联席会议专门工作组联合接访214次,接待来访群众2052批次。

    而实际上,一些地方在一些什么非常时期,敏感时期,对于群众上访问题都是有 一些很周敏的“截防”措施的,而要截防那也是意见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有的地方为了截防,也是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的,有点一些个别的有名气的上访户,不仅让地方的一些干部头疼,而且也是要耗费对方财政的资金的。可是,为什么不学学平舆的经验,把这些钱用在真心为民办实事上呢?

  既然害怕上访问题的一票否决,那么为什么不真心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呢?

   老百姓进机关要求解决问题进出自由 不设门槛,进出这些部门如履平地,这样的感觉真好,可是事实上也许这样的事情,只有在平舆可见,在其他的地方,见见区长、市长、省长,真的会那么容易吗?连见都见不到,何谈什么为民办事呀。百姓的事不论大小在民生政府度眼里都是大事,那是在媒体上语言、态度,而实际上进进 门当面反应不行的话,也就不是什么民生政府了。现在好在有了一个叫平舆的政府这么做了,真好!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