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故事 记录中国默默的大多数的平凡与伟大



我一直有个梦想。

就是能邀请无数人在线写作家谱,同时为家谱的成员写作他们的故事。

大概6年前,当时是非典,我接待了美国家谱网的首席执行官,他给我介绍美国家谱网是美国比较主流的网站,并且快速地成长,那个时候,我心微微一动,以为这样的模式可以拿来借鉴。

一个朋友曾经给我讲述过他奶奶的故事。大约20年前,他的奶奶去世了。他一直觉得她与他没有关联。她曾经生活在四川,相见并不多。因此她的去世对他并无影响。直到去年,他才知道,他的奶奶去世并非因为心脏病,而是死于自杀。年老的她,因为双目失明,备受煎熬,加上不愿意连累家人,所以自杀了。

生的痛苦,未必比死亡的决心更大。很多人的离开,就是这样默默地,甚至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生离死别,与他们最亲的亲人也无交集。

历史传承生生不息。中国人不虔信神明,却能将民族血脉骄傲的传承至今,这正是因为我们世代最重视两件事--礼敬祖先和延续子嗣。这种追求使得华夏文明历经五千年而从未中断。但战争、动乱、几十年现代进程,几如瞬息之间,许多的记忆被生生切断。世家大家族或流落海外,或悄隐民间,或泯然草莽;寻常百姓则在新时代的拥堵营生中迁徒游离。祖辈们的传奇、血脉相系的信仰,已鲜有人提及。几千年来被视为生之本源的资料和回忆正在灭失,历史遗憾地被误读、被改写。庞大珍贵的中华家族体系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

每个人都常常感慨“记忆荒”,我们奔波在一个记忆荒芜的年代。不仅仅是六零七零八零时代,还有最能牵动情感的亲人录。人的光荣与梦想实际上很渺小,你为其倾注一生,但如果没有记录,在后人回顾的历史上你相当于没有来过。父母的记忆,我们关于父母和家庭的记忆,随着时间流淌永远地被遗弃了。越值得珍藏的回忆,往往流失得越快。我们正目睹我们的父母渐渐苍老,很多年后,我们的子孙将再也记不起祖辈们的点滴音容。那些手口相传的家族史,正在寂静无声中怅然消亡。

2008512的地震改变了我。让我知道生命的重要。也一直让我有想法,希望那些地震中离开的人们,能够永久地被他们的后人怀念。记录他们庸常的生活,那些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这一年来,除了运营文学,我一直希望能够做一点事情,记录中国默默的大多数的平凡与伟大。每个人生命息息,能够流传至今,悉赖先民自觉地写作记忆。在那些写作中,我们能够洞见先人的平凡与伟大。

每个人的家都能写成一本书,从一个陌生的时代将它们唤醒是一件温暖而新鲜的事。

时间长走,而爱恨情仇留下,永久地记录在这里,荒草生了,有人除去;渐渐发黄,但迟早还在这里。

这是家族故事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