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解“清明时节雨纷纷,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杜牧诗中的经典,多年来,每当读起这首诗,总有一种很特别的情感,特别是遇上清明节——一个缅怀先人的节日,读起这首诗,心中的那分断魂不言而喻。特别是那个杏花村颇让人心仪,比现在的新农村,避暑山庄还富有诗意。
很巧的是,今年的清明节也同杜牧写诗的季节颇有相似。前些天才“阳春三月”。可到清明节的那天却是“楼台烟雨”。望着一个个回家扫墓的人们。于是细细地品味起杜牧的这首诗来,却又有新的理解——。
 
1000多年前的一天,适逢清明,天空中细雨绵绵,虽然己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但空气中却有几分寒意,杜牧客出归来,又冷又饿。想到这些年来,所经历的总总失意,杜牧深感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更让他心寒的是,因为仕途不顺,相恋多年的她也不辞而别。杜牧这个伤心啊,愁肠寸断,更感到前途渺茫。算了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反正活着也没有多大意思,今朝有酒今朝醉。想想这些年苦苦追随的人还不是因为自己要官不得,要财不能而离去。倒不如活过痛快。正在这时,看见一个放牧的小孩,杜牧上前问道。请问这附近有没有酒家啊,牧童道,前面不远处有一个村子,名叫杏花村。杜牧听后大喜,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到杏花村销销魂再说。说罢步流星而去……
 
从这首诗来看,这位才子所指的杏花村也许是妓院林立的地方,(很多文学作品上所写的古之妓院都如“花啊,香啊,柳啊之类的)可见,小杜是一个风流才子。可多年来,人们一读起这句诗就愁,不必了吧,因为他到杏花村后,断魂就变成销魂了。
不过,这位才子写景的手法确有一招,诸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雨中”等的确为写景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