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网站的父亲能和儿子百分百沟通


  
  我是一个典型的网迷,最近我突然发现,这一爱好居然产生了奇效,就是让我和儿子能够完全通畅进行思想交流。

  同学朋友聚会时,说起自己的孩子,很多做父亲的人常常烦恼不已,因为他们跟自己的孩子难以沟通,动不动就是吵嘴,甚至于爆发父与子之间的“猛男式战斗”。

  记得11年前的1998,那年长江发大水,我们荆州人的事特别多,就是后来人们经常念叨的“九八抗洪”。更加麻烦的是儿子,他老是缠着我讲故事。那时,儿子刚刚读完小学二年级,课外的卡通动漫书也多,因而对一些书中故事之外的东西非常感兴趣。

  给儿子讲故事,通常情况下是一种享受,但总有不耐烦的时候。一天,我突发奇想,能不能利用儿子的这种兴趣,培养一下儿子的创作能力。那时候的儿子还不会作文,我说:“儿子,要是你也能跟我讲故事,我就把故事记录下来,印出来,像卡通书上的东西?”儿子一听说自己的故事能够变成书上的东西,当然就来劲了。

  几天以后,我发现这个办法很好,儿子讲的故事虽然算不上完整,也不一不定有趣,可是其中也有不少思想火花。我留了一个心,既然已经输入电脑变成了电子文本,干脆把这些小句子小段落想法子连接起来,说不定可以留下美好的回忆呢。

  开始的时候,我很容易把这些小故事做成几百字几千字的东西打印给儿子阅读。后来,我又花了点工夫,增添了不少情结和内容,竟然做成了一个长篇《科学狼》,这个长篇在红泥巴村网站http://www.hongniba.com.cn/分99期连载了。这个故事不断扩展的过程,也就是我和儿子不断地讨论修改的过程,也就是我有意将一些科学知识、道德规范、人际交往常识不断地向儿子灌输的过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就是以合作创作的方式,搭载了自己想要传达的教育内容。

  

  和儿子建立起合作关系之后,儿子会主动跑来找你聊天。这是因为他时时刻刻关心着你的写作进度,有好多创作点子会讲给你听,把自己的想法注入进来。在这样的互动时刻,做父亲的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不能那样写,哪个情结违反了常理,这个时候,你想加入多少自己的思想进去(哪怕是动员他去做外星人),儿子都能接受了。

  《科学狼》在网上发表以后,我们接着又创作了《老子方程式》,100多章的作品,陪伴我们度过了8年的愉快时光。这个作品后来在红袖添香上连载了前面的2部,共72章,30多万字。这个时候,儿子读中学了,虽然课业任务繁重,参与的少了,不过仍然兴趣不减地与我讨论故事情结、人名地名的设计。

  去年儿子参加高考,每周都有两三个小时的上网时间,从他平时吃饭时与我聊天的话题来看,他在上网时关注的东西也有一部分是与小说创作有关的。这说明,当正面的主题思维占领了儿子的思想阵地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也没有多少兴趣去做其他的事了。

  儿子已经上大学去了,开始独立生活。我们经常在网上见面,聊天方式就是用QQ。聊天的话题照样很多,关于他们班同学的兴趣爱好,关于计算机协会如何更好地运转,关于创办科技协会的设想,关于同学聚会,等等。好几次,他让我帮他在网上寻找资料,我都非常乐意地完成了他交待的事。

  儿子在第一学年就担任学生社团计算机协会技术部副部长。我劝儿子尽可能少花点时间在计算机协会的事务上,因为协会的工作对他来讲,主要就是帮同学修电脑。他不愿意随便放弃这事,据他讲,争取到这个职位很不容易,好多同学想进都进不去,因为这个身份可以随意进出女生宿舍楼。既然儿子已经讲到这个份上,做父亲的也没有更充分的理由说服他了。

  现在,我和朋友利用业余时间创办了“海海吧吧网”,儿子照样很关注这事,时不时地发来他的建议。

  

  爱玩网站的人,获取信息量大,观念更新快,也许这就是父子之间不存在代沟的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