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市场与投资个体的关系谈起


  从投资市场与投资个体的关系谈起

  投资市场与投资个体的关系是一个N对i的关系。i代表投资者个体,N代表众多其他参与者。

  从敌我力量对比的角度看,呈现敌众我寡的态势,且这个总体态势是个常态,任何一个投资个体的意愿和力量都不可能改变和控制群体市场的状态与性质。然而群体市场又是受到包括各个投资个体在内的各种因素影响,不断地变化发展。这种变化的结果有反馈给每个参与者,进而影响参与者做出不同的反应。

  上述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是:不同的个体对同一群体的特性及其变化会做出不同反应,结果是顺者昌、逆者亡。这个结果总是相同的。

  从上述分析中,聪明的投资者会强烈地意识到:问题的关键不是市场而是自己。有此认识之后,才会把目光的焦点由关注市场转向关注自己。我认为这是走向成功投资的关键。

  现实中,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关注市场甚于关注自己,在市场中混迹多年也没有多少提高,只留下一串失败的交易记录。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加强内视自修。也就是要把提高投资能力作为第一目标,而不是追求赢利多少。我知道让人们放弃对利益的直接追求是很愚蠢的,因为很少有人能这样想、这样做,利益本身越比获取利益的方法更有吸引力。

  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有无为而治之说。我曾经把“无为”与“无欲”混为一谈,认为无为就是无欲。其实,老子并没有讲无欲,只是倡导无为。欲是目的,无为只是手段,老子的真正意思可能是说: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所欲的目标,有为可能反而达不到目的,或者不是最佳途径。用无为而治的思想看待投资:投资当然是为了获利,这没有什么错,但投资人直勾勾地盯着市场利益,跟着利益忙活,最终未必能够得到利益。放弃对利益的直接追逐(所谓“无为”),转而内视自省,修炼本性,当本性合于利时利自得(达到“治”的目的)。在我看来,能否通过无为达到目的到不一定,但一心想从市场获利、采取直接拿来的态度投资,是一定无法成功的。因为投资市场的基本规则是:少数胜、多数不胜。想获利的是多数(人性使然),所以很难成功。

  如果上述思想不错,那么我们今后该做的不是在市场拼杀,而是归营修炼。修得真功,再到市场取利就如探囊取物、顺手拈来。但愿志者修得此功。

  (听练功的人讲,功夫只能修得,不可能传得,传的只是修炼方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