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到了向世人证明(正名)的时候了!


——发现中国精神,证明中国实力!
皇明集团挑战全球大擂台答记者问(1)



     421日,皇明太阳能集团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皇明挑战全球大擂台——发现中国精神,证明中国实力活动,在新闻发布会上,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还对近期自己博客上针对个别媒体不客观报道发表的万言书事件做了相关说明。并就诸多新闻媒体关心的问题做了解答。
  
     4
23日黄鸣董事长出国参加国际太阳能学会会议及弗莱堡2009 世界城市可持续规划及可再生能源利用论坛。遵董事长嘱托,特将新闻发布会速记发表出来,感谢网友们对皇明集团的关注,也感谢网友们对皇明及太阳能行业的支持!

  
    记者:黄总,您好!我是《中国经营报》的记者,我看到您的博客上说关于这次媒体的报导,就是有一定背景的。您是不是指这个是有竞争对手的所为因素,您现在管理到什么程度了?另外,太阳能作为一个朝阳行业,现在属于市场蛋糕做大的情况下,如果是有竞争对手这种原因在里面的话,您认为是什么造成这种激烈竞争的? 

    黄鸣:任何的单位都有它自己背后的股东也罢、上级单位也罢,包括也有一些它自己其它原因的背景,我没有讲什么什么背景,可能有背景,但有背景我也不怕,因为我要直面并解决问题,是这么一个概念。另外就是对于同行在这件事情上的作用和期望,我希望我们一起来面对媒体对我们的监督、置疑、支持,包括要求,我一个人,一个企业做不了那么多,这次行动也是有这样的一个含义。

    对于跟同行的关系,你讲到市场蛋糕、市场份额的事情上,我给大家简单地说几个情况。《现代快报》报导中也讲了,太阳能占热水器的比例比较小,20%或者10%的样子,也就是说,这个市场的空间还很大。另外还有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占非常大的比例,在多少年前,我就讲“要把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赶出市场”,到现在还没有做到这一点,很遗憾。再一个就是还有很多没有用上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用户,就是还没有解决热水问题的,这个更是我们的责任。所以这么大的空间,我和我的同行,我觉得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开荒关系,拓荒关系。我们经常这样看待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自己在一片未开荒的处女地上开拓了一片绿洲,然后遥望,甚至有时候望不到另一个拓荒者在那开荒也开个绿洲出来,我们离着很远很远,空间非常大。但是,不少人就把同行当作竞争对手,搞那种你死我活,其实根本没有必要,那是自己在吓自己自己在骗自己。在这样巨大的市场潜力、巨大的责任和使命面前,我们合作还合作不过来呢。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合作,把太阳能的声誉、品质、服务安装做上去,把家电下乡这件事情做扎实,避免隐患,真正帮助农民兄弟,这才是正道。包括有人讲,皇明在家电下乡方面把最高限价从两千争取到了四千,实际上,我是为我的同行一起来增加空间,我不愿意行业在两千块钱那样低档次的产品当中大家打的一塌糊涂。 
   
    有人讲农民需要便宜的东西,我说你们错了,你们可以去调查一下,很多农民买太阳能热水器的时候,不仅仅买最大的,而是买两台、三台。我们的人问,你为什么要买这么大的热水器,城里人都没买这么大?他说我这是用于生产,我是养鸡专业户。关于太阳能下乡,为什么商务部、几大协会能够同意我们的意见提升规格?是因为也考虑到太阳能在农村不仅仅是生活用品,而且还是生产用品。那么我们提升这样的空间,甚至我们说规格不设限,因为对于生产,作为生产投资,投资越大,社会效益越好,农民兄弟越富,农村的就业就越好,这跟其它的耐用品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巨大的空间。
 
   
    另外还有一个巨大的空间,就是我们的宾馆、医院、学校,现在开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大厦,我观察了这个楼顶,很宽很大,最起码能解决50%以上客房的热水,既然有这次我们在这儿发布会的这种小小的合作,我相信我们跟新闻大厦也会有比较大的合作。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意比比皆是,我们的空间非常大,我们要做的事情、我们没有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为什么说要竞争呢?
 
   
    再一个,我也恳请我的同行,大家都不要以那种你死我活的心态来对待行业的发展,那个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全球流行的是竞合。说老实话,这个行业没有媒体监督是坚决不行的,没有大家的参与是坚决不行的,没有消费者那就更不行。当然,没有皇明这样的行业开拓者、先驱者、行业卫士也是不行的。
 
   
    在今天开新闻发布会前,我和一些媒体朋友们沟通过,大家的态度好像应该息事宁人应该低调处理,我之所以开新闻发布会的原因,就像我们刚才这个挑战理由的原因是一样的,是到了站出来证明的时候了要为我们中国太阳能产业证明,要为我们家电下乡证明。证明一个是明白的“明”,一个是名声的“名”。这样做有风险,有杂音、有板砖,有口水,但不要紧的,总要有人做,总要有人站出来,为行业向社会做一个说明做一次科普。
 

    实际上,当时我记得我写《整治经销商十大招数》时,我们很多人也捏一把汗,他们说是不是整治不良经销商?整治不好好服务的经销商?我说不用,为什么?现在我们这么多的经销商,他们明白我在说什么,我绝不会整治那些服务于市场的经销商,他们会反过来帮助公司整治市场净化市场。实际上,我们不是整治人,我们整治事,我们把事整治好,解决市场的问题。所以我们对行业,对厂商关系、对媒体和企业关系、对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应该用另外一种思路、另一种态度来对待,这种思路和态度应该是一种把眼光放远,把心放宽,跳出自己的那点私利来对待,谢谢。 



    记者:我是中国地产杂志社的记者。我是这样理解您皇明集团挑战全球大擂台的初衷,就是为证明和推动太阳能行业,我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我在设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这次活动演变成一场行业内的大讨论,这是您愿意看到的? 
   
    黄鸣:
当然,我愿意看到。这位记者朋友,我觉得他的话说到我心里去了,因为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公益、公共的事业或者事件。 

    太阳能产业发展这么多年,各国都非常困惑,社会也比较困惑。《现代快报》它在文章当中的报道尽管有很多我们不客观的地方,但是它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太阳能产业的关注,我还是很认同的。太阳能产业需要关注,可再生能源需要关注,这件事情虽然表面上好像是一个争论、争议,但是我相信到最后,就像您说的会产生一个大讨论。 

    我记得我进入社会或者我成年以后遇到的第一个大讨论就是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第二个大讨论或者民间的第一个大讨论,是关于人生的意义在何方,人生之路在何方的潘晓大讨论,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在这样的讨论过程当中成长起来的。话不说不明理不辨,潘晓大讨论有人说没有结果。但是我记得最后大家认可了一个主流声音,那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形成我们这一代社会所谓的精英们,包括我们这一代人的价值观。所以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我为了我自己的事业,为了我家人,为了回报我父母,为了我个人能够有价值,对社会有贡献有回报有地位,那么我也得做对人民有意义的事情,甚至我找最有意义的事情去做,尽全力去做。甚至我们这次大讨论,拿出多少钱做多少事情,把自己放到风口浪尖上,放到砧板上,放到大家聚焦的灯光之下去照耀、去显微、去放大,这里面到底有多少风险,有多少的危险、有多少隐患在里头?我们都没有考虑。因为我们坚信,在这方面如果进行战略研讨的话,只有一个大方向。这个大方向是什么?就是对行业有没有用?对消费者有没有用?对社会有没有用?对我们的经销商有没有用?尤其是对我们中国有没有用?如果有用,我在里面当主力,我觉得天不会灭我,天不会负我。这是我多少年做事业敢于冲锋,敢于一马当先的根基所在。很多人说黄鸣是特别理性的人黄鸣又是特别感性的一个人,我记得中央台拍“一个人的战争”的时候,我不太同意这个名字,但是央视他们拍了,其中有一个朱老师就讲,我认为黄鸣是一个理性的疯子,很多人不理解,我觉得朱老师是我的知音,把我既理性又感性的秉性一语道破,所以在这个时候,我觉得责任、使命和自己不可回避的这种位置、作用,成了我最大的动力和决策的根本依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