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把死钱称为“高能货币”


准备金就是商业银行基于储蓄而被货币当局强行冻结的货币量,即把存款按照一定比例——准备金率——冻结起来而不容许用于贷款,这样做的理由据说是以备出现存款人大规模提款情况时付款之用。

准备金当然是现钞,这一点应该勿庸置疑,否则就不知道要准备什么东西以及如何应对挤兑了。

我们常有耳闻,粮食企业为了应付国家战略储备要求,可以用虚假的库存应付,不过这个招数自古就有。而我们无从得知,在各个商业银行的库房里,究竟有没有这么一堆货币存在那里确实是用以挤兑支付的?还是如同粮仓里的虚假库存一样,仅仅是一个稳定民心的骗局?

我们不妨假定真的有这么一笔现金就躺在各个商业银行或者是央行的库房里。这样一来,我们就会问,既然被冻结,而且从来都没有用过,何必不在造币厂的生产订单当中直接扣除?或者仅仅以央行票据的形式(甚至是空头的记录)存在?

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既然是准备金,就是备应急之用的。现在金融危机了,还要它躺在那里睡大觉吗?是该让它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吧?

可能有人会说,准备金是为了应对挤兑之用的,不是用来解决金融业流动性匮乏之用的,因此,不能提用。银监会近期已召开银行紧急会议,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布局排查行动,这项行动的起因就是某两家银行发生了企业存款被挪用案件,初步统计的涉案金额分别达到2000万元和2700多万元。的确尚且没有听说过银行准备金被挪用的事情。

如果银行的准备金到今天这种金融局面还不到用武之地的话,准备金就完全属于多此一举的东西了。当出现局部的挤兑现象,如果国家不想让这家银行倒闭,就可以命令其它银行来支援,当然,还可以干脆赖着限制提款(这种事情不止一次发生了);如果国家愿意让它倒闭,完全可以见死不救任其自生自灭。假如发生全面的挤兑,对不起,国将不国了,谁还会考虑用这种书生方式来应对?你见过那个国家在全面挤兑时是靠动用准备金救国于危亡的?

所以说,准备金其实就是死钱,就促进商品流通来说,是最低能的货币。

 

那么,准备金的“低能”“无能”和“死钱”状态与题目当中提到的“高能货币”有何联系?

“高能货币”之说源于经济学的“存款创造”理论。经济学家说,如果央行发行一笔现钞给某商业银行,这个商业银行可以将之转存到另一家商业银行,这第二家银行在扣除准备金之后还可以转存在第三家商行,如此一直玩下去,最后商业银行系统里的存款总量会非常之大,也就是说,一笔原始的货币,可以形成一笔很大的“存款”,这个过程被经济学家称为“存款创造”,这个能创造出远远超过本身数量的货币流量的原始货币投入,就是所谓的“高能货币”。随便一本经济学教材都会讲到,存款创造的总额是初始存款R与所谓的“存款创造乘数”(准备金率Rd的倒数)的乘积,即R/Rd

我实在不知道这个被创造出来的“存款”有何用途,也不知道经济学家为何对此情有独钟。这个理论一开始就有一个荒谬的先决条件,即“高能货币”只在银行系统中流转,而不流出银行。我还真的搞不懂为何要发行这种只在银行系统中流动的货币。

但是,你很少看到有教材在谈论存款创造的同时强调指出准备金的总额有多大。其实这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是经济学家有意识淡化的一个问题。现在我们不妨用经济学的这个“存款创造”的理论来计算一下,在创造存款的过程中,究竟有多少高能货币被以准备金的名义提了出来。

在现钞印制量为A的时候,准备金率为x时,在实现存款创造的同时伴生的准备金总量为,第一次存款准备金为存款量A与准备金率的乘积Ax,大家不难推出,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转存过程中提留的准备金依次为:A(1-x)x、A(1-x)2x、A(1-x)3x、……A(1-x)n-1x,则在n次存款过程中计提的准备金的量就是:

Ax+A(1-x)x+A(1-x)2x+A(1-x)3x+……+A(1-x)n-1x

这是一个初等数学里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其中A是新增的原始货币量;x是准备金率,取值(01),当前中国的银行准备金率是12%,即x=0.12n是重复存款次数,n是自然数,n=123,……上述等比数列相邻两项的比值为(1-x)。

根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这个数列n项和为:

Ax [1-(1-x)n]/[1-(1-x)]=A/[1-(1-x)n]

在准备金率x=01)、当n趋于无穷大时,

limtA (1-(1-x)n)=A

即在无限次转存的情况下,计提的准备金总量=新增货币的量。

也就是说,不论准备金率定为多大(0,1),无限转存时总的准备金的提取量恒等于货币发行量A。即不论发行多少货币,为了可以让它显示存款创造的“高能”,就必须把所有的货币变成准备金放在国库里不得动用,即实际上并没有任何货币进入到流通当中。

既然“存款创造”就是把所有的现钞货币都变成了呆在银行库房里的准备金这种低能死钱,那么我们要问:这种“创造”有何用途?

到此读者不难发现,所谓的“存款创造”不过是一个十足的经济学笑话,意味着为了存款而存款,要实现那个看着喜欢实际没有用的存款创造最大化,就不可能有任何一分钱进入到流通领域。但是,现实是经济体内有着大量的现钞流动,这就从反面说明,没有人搞只存在于幼稚的经济学人书本上的那个画饼式的“存款创造”。

那么,对于非现钞的流通来说,实际上都可以看作是“存款”,按照银行法最终还是要提取存款准备金的,这就是说,除了银行外边流通的现钞(现金漏出)之外,所有的货币都是无须印刷的,因为印出来的钞票要么进入流通而丧失创造存款的高能,要么去创造存款而变成以准备金的形态放在银库里的“死钱”。

+++++++++

你会向自己的朋友借一笔钱,把它存在自己的名下,然后陶醉于自己的存款增加吗?一般不会吧?但是现在,经济学家们却让银行家们这样干了,而且美其名曰“存款创造”,并与银行家们一起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