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亿注资:“救穷”更要“救急”
48亿元资金将投向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政府主导的意向明确,但是如何能使资金的效益最大化还有待探讨。
2008年11月23日,卫生部网站发布消息称,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将被列为新增1 000亿元中央投资的重要安排领域。按照优先考虑拉动面广、产业链长、能尽快启动实施项目的原则,国家计划新增48亿元用于支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对此48亿资金的用途做出了详细解释:一是支持7 300多个农村卫生项目,包括县医院26个,县妇保站59个,县中医院72个,乡镇卫生院1 610个,村卫生室5 500余个。这些项目预计总投资26.21亿元,其中,仅乡镇卫生院的投资就占了18亿余元。二是用于支持建设农场、林场和海岛基层卫生机构,以及包括东部贫困地区在内的卫生院。其中,有农场、林场和海岛基层卫生机构近3 000个,总投资6亿元左右;卫生院3 300多个,总投资超过15亿元。
农村医疗早待甘霖
48亿投资直指农村卫生建设,这无疑是改善我国农村医疗环境,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保障农民健康的重要举措,是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重大战略部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推进我国基础医疗建设的有力之举。可以做出判断的是,对于农村卫生建设来说,此48亿投资能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弥补基础医疗的医疗资源布局空白和完善农村卫生体系建设方面,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2004 年以来,我国已建设乡镇卫生院达32 771 所。按照1 个乡镇建设1 所卫生院的要求,全国现有34 685 个乡镇中,已有94.5%建设了卫生院。虽然,基础医疗卫生机构的覆盖范围已经非常广泛,但是与国家要求的标准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本次48亿资金中有超过15亿元投向此领域。如是算来,当投资落实之后,我国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乡镇卫生院必将会呈现质、量双升。
此外,48亿投资中有超过26亿资金将用于支持7 300多个农村卫生项目。这部分投资的受益主体非常明确,对于县级医院、妇幼保健站、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来说,这笔资金的投入影响同样巨大。
记者从内蒙古、宁夏等地的乡镇医院了解到,他们对于此次国家的专项拨款非常关心。尤其一些生存状况不好的医院,更是对这笔钱充满无限期待。
以内蒙古赤峰市的某县级中医医院为例,该院的一些常规医疗仪器还是20世纪80年代购买的,现在只能凭借中医最基本的“望、闻、问、切”对病人做出诊治。依靠一台时灵时不灵的X光机和几位在当地微有薄名的医生已很难吸引更多的患者到院就医。自从知道了国家对农村卫生建设注资的消息后,该医院院长便一直处于等待之中。“据我的估计,我们医院极有可能拿到一部分钱。毕竟内蒙古地区的农村卫生建设尚处于待完善状态,估计国家不会把我们这种相对贫困的地区遗漏。而且,本次拨款属于专款专用性质,在拨款程序和到位时间上都有很强的保障性,应该很快能到位的。我们医院才刚刚取暖半个月,取暖费用还是现借的。如果这次国家投资能给我们一点钱,相信会给我们带来很大改观的。”
据记者了解,类似的情况并不仅仅该医院独有,也不仅仅局限于内蒙地区。在经济欠发省份,有很多农村医疗机构同样面临着类似的生存问题,当然他们也实实在在需要这笔“救命钱”。相对于浙江、广东等基础医疗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地区来说,这些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农村医疗机构期望很简单:只要能“活”下去。
“救穷”更要“救急”
勿庸置疑,48亿投资基础医疗,是加强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举措,也体现了新医改方案的政府主导原则。对于预防控制农村地区重大疾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者们更关心与国家投资相关的细节说明和具体配套措施。
首先,医院拿到钱后,要花到哪儿?2008年11月23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对此已作了明确阐述:按照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关原则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求,卫生系统重点仍然是开展业务用房改扩建和基本设备装备,国家计划今明两年启动实施以县医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的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以及以精神卫生和监督机构为重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换言之,48亿主要投入于硬件。
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多数农村医疗机构最难突破的困境还是人才。因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属于基础医疗,主要面对的是农村服务,生活环境和执业环境不如二级医疗机构,与三甲医院相比更是有天壤之别。因此相当多的医疗人才不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职。
此外,由于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机构在全国范围的铺开,也直接导致了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疗人才放弃原有的工作到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基础医疗发展较快的地区去“打工”的现象。毕竟,巨大的收入差距是很现实的。如果国家只进行资金帮扶,而不尽快出台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保障制度以及促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若干配套措施,不仅改变不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困境,还可能使48亿资金应该起到的效益降低。
“救穷”更要“救急”。国家目前正在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同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希望能通过政策引导,使更多的就医群众下沉至基层,这种政策方向和基本意图无疑是理性而必要的。但是,如果更完善、更具体、更有操作指导意义的保障措施没有同步出台,基层医疗机构依然难以为继。搞不好,此48亿财政资金亦可能因其困境拖累而被整体蒸发掉。
好在,最近高层的表态已越来越明朗。2008年12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赴日期间,曾与当地的华人华侨及使馆工作人员见面并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其中就谈到了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他指出,网上公布的医疗方案写得比较抽象,实际上,我们的方案相当具体,主要是解决城乡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为此,政府在预算中已经留下了700亿的安排。温家宝说“这些措施还没有完,我每天都在想,力度够不够,能不能够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还再考虑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果的拉动经济的措施。”
与之相呼应的是,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近日也曾公开透露,新医改方案最快在年底公布,卫生部已制定《三年近期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更具体、更明确、更有操作性。高强表示,届时此《方案》将与新医改方案一同出台。
48亿注资:“救穷”更要“救急”
评论
编辑推荐
4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