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软件巨头觊觎医改商机 县级以下医院占75%市场份额


总投入达8500亿元人民币的医改“蛋糕”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国内外软件巨头的高度关注。IBM中国估计此次医疗改革将给软件行业带来15亿美元的采购订单,而一国内软件巨头从业者认为,县级以下医院大概占医改市场75%左右的市场份额,由于国际巨头之前一直县级以上市场占有较大优势,因此县级以下医院庞大的市场需求给国内软件企业提供了机会。

15亿美元需求

4月16日,有业内人士透露,在国内医疗领域耕耘多年的东软集团将于4月19日在深圳推出其针对医改的市场战略。

而就在一周前,国际软件巨头IBM在医改敲定的第二天即4月8日,推出了其名为“智慧医疗系列解决方案”,以求抢夺医改带来的软件需求商机。据悉,IBM此次推出的智慧医疗系列解决方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成功应用于中国医疗机构的成熟软件医疗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和CHAS临床科研信息整合平台。另一大类是IBM智慧医疗目前重点投入的医疗解决方案,包括医疗协同平台和基于云计算网络环境的智慧医疗。

无论是IBM还是东软如此急切地推出其医疗战略的原因在于本次医改的巨大投入。4月6日,新医改方案正式对外颁布,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年至2011年,中国将斥资人民币高达8500亿元推动医疗体系改革。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对外表示,这8500亿元中中央政府投入人民币3318亿元,其它资金是由地方政府投入。

新医改方案中称,2009-2011年将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让IT业内关注的是,新医改方案中信息化作为其中一大支柱被重点强调,而新医改方案中的5项改革目标无一不离开信息化的支持。

对于本次医改,IBM全球副总裁兼IBM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博士预计,将给软件行业带来15亿美元的采购订单。他详细分析称,至少有1000家医院每家支出150万美元用于建立电子病历等项目,这将给整个软件行业带来15亿美元的生意。他进一步对外表示,“这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数字,预计实际数字将高得多。”

同时市场调查机构IDC预测,到2010年我国医疗整体IT硬件、软件与服务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120多亿人民币,而2007-2011年,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7%。

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巨大商让IBM高度关注,该公司有关人员透露表示,医疗已经被IBM定为2009年重点关注的三个领域之一。

机会在县级以下医院

不过对于这块蛋糕国内的企业显然也没闲着,东软也谋求拓展更大的市场份额,其4月19日的动作就是一证明,不过对其该公司可能会推出的具体战略,东软集团官方相关人员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并没有透露,不过这个谜底显然也即将揭开。

东软集团2008年财报显示,全年营业收入37.11亿元,增长10.3%,实现净利润4.91亿元人民币,增长18.2%。其中该公司的医疗系统业务实现收入6.71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8.1%。医疗系统业务出口实现收入1705万美元,同比增长37.2%,创历史最好业绩。

“东软在医疗领域已经耕耘了14年。”东软公司有内部员工对《华夏时报》记者称,“是国内医疗领域唯一能提供硬件、软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厂商。”

为了做好医疗市场,1998年东软专门成立了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定位为以生产数字医疗设备为核心业务的产品供应商。而在医药卫生领域的软件方面,东软先后开发出了几十个产品和解决方案。

目前在医疗设备方面,全国有5000多家医院和机构目前在使用东软的数字医疗设备。在远程会诊系统方面,东软是目前国内用户最多,会诊量最大的远程会诊系统之一。国内9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500个中小城市及企业目前使用了东软的社会保障业务。

“在社保领域东软已经占有国内50%左右的市场份额。”上述东软内部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进一步称,“而医疗保障在社保领域占60%左右的份额。”

“目前国际厂商的主要优势在于高端医院,不过县级以下医院大概占医改市场75%左右的市场份额,这块市场给国内软件厂商提供了机会。”一位软件医疗领域的从业者对《华夏时报》记者提醒称,现在也有一些国际厂商注意到县级以下医院市场,已经也开始在着手进行“医疗下乡”,如西门子等公司,希望更多国内软件公司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成长起来。

“东软现在分别向高端与中低端两个方向发展。”东软内部人员对记者介绍该公司目前在医疗领域的发展策略时称。

无论如何,8500亿元的医改投入将是实实在在的,而在医改信息化中,究竟国内厂商能否成功胜出以及谁将最终取得头筹也许还得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