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丈夫与76岁妻子的情和爱
□本报记者 黄学安
7年前,家境贫寒、时年24岁的山仔——都安县保安乡古良村上明屯瑶族青年韦桂祥没想到碰上了自己今生从未企望过的“桃花运”,与时年68岁的邻乡——东亩乡三团村弄别屯花甲老妇蓝秀莲相识不久便闪电般地结成伉俪,走进了爱的殿堂。当这对新人从乡民政领到那本大红的结婚证书时,在当地曾引起人们哗然一时。
7年后的今天,这对蜗居僻壤的忘年夫妻婚姻状况如何?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记者带着许多疑问,去探索了这个超越时代的婚恋,采撷了这个不寻常的姻缘花絮。
经过20多公里尘土飞扬的山间公路颠簸之后,记者踏上了通往上明屯韦桂祥家那段崎岖的山路。
说来也巧,主人韦桂祥正在山坳口的地里摘猪菜,妻子蓝秀莲上古良街买米也刚好巧合踏进家门。她来到韦桂祥的身边,拉着他的手边走边招呼记者回家坐坐。记者边走边打量这对忘年夫妻:蓝秀莲个头细小,约1.5米高,身材单薄但仍硬朗,头上布满银丝,额头与眼角镌刻着一道道深深的皱纹,肤色黝黑,神情开朗,没有古稀老妇老态龙钟之样。韦桂祥却有瑶族青年男子的憨厚与朴实,他双眼看似明亮,但实际上可见度低,行动有些迟缓,他们边走边与记者答腔,两人脸上的笑容流露出他们幸福的心境。
韦桂莲与蓝秀莲的家是山脚下一间瑶族传统的小茅屋,石阶约有3米多高,屋顶几乎全是茅草当瓦,四围全是竹编篱笆墙,屋内约40平方米宽,上层住人兼厨房,下层是猪羊圈,房屋简朴但很实用。简陋的家具显出几分贫寒。
夫妻俩一进门便忙了起来,蓝秀莲几次要出门抓鸡宰杀,被记者再三劝阻。当记者将从南宁带去的十几件衣服和100元钱以及一些肉菜交给他们时,他俩感动得流下眼泪,并握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南宁人的关心……”
真挚的情感交流使他俩毫无隐瞒地向记者叙说了他们相恋的经历……
上明屯地处高山僻壤,土地较为贫瘠,这里所谓的耕地是“碗一块、瓢一块,丢了草帽盖一块”,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农闲时节,卖柴火便是他们缓解家庭经济拮据的最佳办法。那时步入青年时代的韦桂祥身体还算强壮,他常砍柴火上街出卖以换些油盐钱。7年前的一天上午,韦桂祥扛着几十斤柴火在山路上不慎跌倒,这时,一个赶街的农妇看见后,就上前去扶起这个小青年,并帮他扛着柴火向古良街走去。老妇的行动,使韦桂祥感激不已,双方一路聊了起来,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此后,山道上、街道上,便多了一对一老一少的同路人。
蓝秀莲有过不幸的婚史,5岁时父母早逝,她无依无靠寄养在一个熟人家里,长大后她成了这个人家的媳妇。婚后生过一个男孩,8个月便夭折了,此后她与生育无缘。1988年丈夫病逝,孤寡的生活使他感到寂寞。
韦桂祥自幼患夜盲症,母亲及兄姐7人均患有不同程度的眼疾。步入婚龄的他对婚事感到茫然。
孤独与寂寞的人都企盼着生活中能有个说话的伴侣。韦桂祥与蓝秀莲各自的心事恰恰不谋而合。离奇的婚恋总是遇到阻力,但阴雨过后总是睛天。人们对韦桂祥和蓝秀莲的婚恋不理解引起县妇联、民政部门领导的重视,他们认为韦蓝二人是自由恋爱的,符合《婚姻法》,于是多次派人登门做桂祥家人和群众的思想工作,支持他俩结合,并为他俩办了结婚证。7年前的一天,平时宁静的上明屯一下子添了几分喜气,县乡妇联、民政部门派人带着礼物参加他俩简朴的婚礼。
有道是:“爱情是力量,生活苦也甜。”韦桂祥、蓝秀莲婚后相依为命,农活、家务抢着干,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不论是下地干活,还是上街买米买盐,总是出双入对,形影不离,让许多感情不合的夫妇羡慕不已。当蓝秀莲生病时,韦桂祥送她去医院,为她端水送药,洗衣服,背她上厕所。生活中,蓝秀莲也用心去爱韦桂祥,有一次,韦桂祥不小心把盛有刚炼好猪油的大碗打烂了,1斤多的猪油顷刻化为乌有,韦桂祥为此心里很难受,蓝秀莲对此却不仅没有骂他,反而安慰他一个上午……尽管他们的生活仍很困难,但他们从未为这拮据的生活黑过脸……恩恩爱爱和和睦睦的一对忘年夫妻,平平静静安安稳稳地度过了既平凡又不平凡的日日夜夜。他们别有风味的日子,给人们留下一串串忘年交的美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