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国家财报"出炉,市场反应平静


  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了一季度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指标。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5.3%;第三产业增长7.4%。各主要分项指标表现如下:

  

  农业:开局较好。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已连续6年增加,一季度猪牛羊肉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6.0%,成为基本消费品物价稳定的基础。

  

  工业生产:产能增长,但企业利润下降。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增幅同比回落11.3个百分点。但从其中1-2月份增长3.8%,3月份增长8.3%的表现来看,月度环比回升明显。一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07%,显示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191亿元,同比下降37.3%。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利润下降,4个行业出现亏损。但部分行业仍保持增长或扭亏为盈,如纺织服装业实现利润增长15.6%,家具制造业增长24.7%,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由去年同期小幅净亏损转为小幅盈利。行业数据的上述表现是市场判断中国经济出现“筑底回升”迹象的理由。

  

  投资:增速继续加快: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同比加快4.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增长28.6%(3月份增长30.3%),加快2.7个百分点;农村增长29.4%,加快11.1个百分点。农村增长快于城市;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快于第二产业投资。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85.0%、26.8%和29.1%。分地区看,中西部投资增长明显快于东部。

  

  消费:平稳较快增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0%(3月份增长14.7%),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县及县以下市场销售快于城市。

  

      对外贸易:大幅下降。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4.9%。其中出口下降19.7%;进口下降30.9%,顺差623亿美元,同比增加209亿美元。一季度,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18亿美元,同比减少56亿美元。

  

      CPI与PPI,降幅收敛: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6%(3月份同比下降1.2%,环比下降0.3%)。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4.6%,月环比降幅缩小(1月份环比下降1.4%,2月份环比下降0.7%,3月份环比下降0.3%),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7.1%(3月份同比下降8.9%)。总的态势是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降幅缩小。

  

  货币信贷:增速加快。3月末M2余额53.1万亿元,同比增长25.5%,比上年末加快7.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17.7万亿元,增长17.0%,加快8.0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33746亿元,增长10.9%,回落1.8个百分点。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1953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77亿美元。

  

  总的来看,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困难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需求下降幅度较大,造成企业效益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就业困难增多,经济存在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投资与消费在政策调控之下大幅度提升,部分抵消了外贸进出口下降带来的冲击;CPI两个月为负值但幅度与变化都不大,PPI回落幅度仍较大但环比降幅趋减,货币供给充足,整体经济形势好于预期。我们认为,由于物价表现与贷币流动性充足,市场对货币政策进一步趋向宽松的调整预期减弱,但企业效益指标的有提升显示财政拉动力量将不会松懈。就股市而言,我们认为宏观经济数据指标影响温和,市场运行在技术面上来看,沪综指站上年线后有振荡整理要求,但个股仍将保持活跃,机会预期将继续围绕政策受益、行业复苏、季报业绩转好以及相对“题材”股的投机性表现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