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季度货币供给增长巨大。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5.51%,达到53.06万亿元,创下1996年11月以来的单月最大增幅。与此同时,3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也大幅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1.61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并再度创下中国单月放贷历史纪录。一季度的人民币新增贷款已经达到4.58万亿元,已完成今年全年5万亿元新增信贷指标的90%以上。
面对这样的经济数据专家说:货币供应量增加并不一定产生通货膨胀;中国目前还没有走出通货紧缩。好像中国只有这两种选择(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假如经济真的只有这两种就好了,因为这两种并不是最坏的——我们可以在两种选择中选择一个好一点的。但是我现在担心的是:在货币幻觉所带来的经济回暖之后,中国经济会出现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经济滞胀。
有一点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滞胀。那个时候贸易失衡,信用危机,以及产业更替的缓慢。现在中国的情况几乎也是一样的:
1:中国严重依靠对欧美的出口,自身消费能力不足,经济刺激方案又多以政府大规模投资为主,私人投资和消费非但不多反而受到公共投资的排挤。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可以说都是不足。出口受到外需和贸易保护的限制,不能保持;自己消费又没有太多的消费能力。公共投资虽然巨大但是不具备可持续性,私人投资又被压制。所以经济只能是停滞不前!
2:现在欧美国家又出现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影响了个人消费。同时中国政府又担心产生大量的失业,不敢大规模的关闭多余的落后产能,以实现产业的快速更替。美国的银行业和汽车业不行了,可是计算机网络产业还有竞争力,可以带动经济增长。中国的下一个增长点在什么地方?
3:国内货币供给大量增加,国外美国大量印制美元。美国发行大量美元是让全世界为自己的通货膨胀买单,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世界上主要的大众商品都是由美元标价的,美元也是各国外汇储备的重要品种,这都是人家的优势。可是中国没有这样的优势,中国印制大量的货币只能是掠夺中国普通民众的财富。所以中国国内货币供给大量增加只能带来国内的通货膨胀。
现在从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来看,对我们都很不利。所以我们更应该看清事实,认识到问题,早一点为经济滞胀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不可以因为短期的经济回暖而盲目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