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东亚学堂


今天在清华大学丙所出席清华东亚学堂揭牌仪式。李强院长主持揭牌。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的李廷江常务副主任主持整个仪式。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平野健一郎先生发表了题为《东亚共同体形成的意义》的主题演讲。

平野健一郎和他的国际文化理论文化现象入手,分析国家间的往来,进而涉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国际文化理论代表了近年来西方国际关系学理论界的最新成果,是平野对这门学说的补充和贡献。
(一)
平野重视国际关系中的文化现象,主张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当今世界。他提倡国际文化理论也是对传统的国际关系学方法论的批判和挑战。
初期的国际关系学理论,基本上归属在历史学、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的范畴。1900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顿尼希教授撰写的《在东方形势影响下的19世纪末的世界政治》被西方学者公认为是最早的一部国际关系专著。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学说逐渐系统化、理论化,开始同各种学科分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国际关系学理论一直在西方学术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甚至被称为“世界上没有一种学科能够象国际关系学研究那样,会被美国政治家伯纳德·巴鲁克誉为是对生者与死者之间的选择产生如此影响的学科。”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日趋成熟。但是,纷纭多变的国际形势也使它原有的理论框架落伍于时代,其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因此,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健全其理论体系,始终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课题。
由于国际关系研究国际社会的历史发展,所以从它一开始就表现出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偏重于国家利益的特点。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东西两大阵营出现后,这种特征尤为突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只注重权力政治、势力均衡和国家利益,只重视研究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而对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现象的存在熟视无睹。平野对此困惑不解。他感觉到,在国家之间的交往中,除了上述三种关系以外,至少还存在着文化关系。而且,文化关系(现象)并非间接地,而是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以及其生活方式。他认为,正是文化规定了人们的生活和生活方式的形态。因此,忽视文化因素的国际关系理论,从根本上说是不完整的。文化不仅不是社会中政治、经济和法律的多余部分,反而恰恰是文化包容了一切。他指出,所谓国际文化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文化与异文化之间的关系;二、国际关系中的文化侧面;三、国际性的文化关系;四、国际文化。国际文化理论就是研究上述文化现象与文化关系的学问。因此,它应该、也必将成为国际关系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这里,平野试图摆脱传统理论的束缚,构筑起一套独为一体的有关国际文化理论的体系。
那么,他的国际文化理论究竟包括了哪些内容呢?平野在1996年出版的《国际文化理论》中,集中阐述了下述问题:(1)文化基础论;(2)异文化之间的关系;(3)普遍性与特殊性;(4)行为主体的文化结构;(5)交涉形式论;(6)文化与文明;(7)多文化主义;(8)文化摩擦论;(9)异文化的理解与误会;(10)文化交流论;(11)涵化理论;(12)技术转让论;(13)人口的国际流动;(14)国际交流论;(15)国际文化论;(16)地球文化论。

本篇论文转自http://www.lunwenda.com/jiaoyu200804/3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