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我初中生活的碎片


       这篇《最后一课》与都德无关,但我的心情却和小弗朗士如出一辙。我无聊的时候就爱去天涯,泡着,无意识的东瞅瞅,西望望,出自猎奇或是挥霍青春的目的,这一习惯(或许是臭毛病吧)已保持了5年,今天又是如此,看了一篇老帖子(也不是很老,08年初的),关于八卦初中英语课本的。但是我生出感慨万千,回帖者亦多数如我,呜呼哎哉。

    于是写篇日记——这本应是在八年前完成的……

   —————————————————————————————————————————————— 

     2001年6月22日 星期五 多云  石家庄

     今天终于解放了,考完了最后一科,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两个月了。

     说来也真是奇怪,刚出考场,我竟然就把卷子上的那些题全忘了。今天考完了,和昨天考完的情况可不一样哦,竟然没有人在旁边对题,哈哈,估计都是和我一样吧,都把卷子上的那些折磨我们这么多天的抛到了九霄云外。

     更奇怪的是,今天考完之后,大家没说去哪玩,就直接有说有笑的骑着车子回家了,回来的路上在25中前面的小破路上还差点撞了车。明天找丛岩他们打篮球去,还是找王亮玩去呢?嗨,这个事情就明天再定吧。

     初中就这么上完了,三年的时间也真快,下课就打球,有时间就偷偷的去网吧,还记得三年前刚来二十七中的时候,和我从翟营大街小学一起来的人没几个,因为按照‘划片’的方法,我们本来不应该来这里的,三年过了,大家的感觉仿佛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同学一样熟悉。

    邹老师还真是的,还说什么10年之约,2011年的6月16号啊,那是什么猴年马月的聚会?!我们这拨人还不是什么时候想见面,互相打一个电话就能见面的啊。又何必10年之后大家在集中聚会呢,弄得那么煽情,哈哈。大头还真有情趣 大笑 。

    就写到这吧,晚上可以打一晚上游戏不怕被老爸老妈说啦,哈哈哈哈。

————————————————————————————————————————————————————————————————-

     弹指间,时间已到2009年了,十年之约啊,十年,就这样,马上就要过去了。

       我忘记那是在什么时候,高中抑或是大一,我们曾很认真的讨论过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价值,经过我们嬉皮笑脸 调皮 并且毫无逻辑根据的讨论,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在当今社会中,人的一生最悠哉悠哉的时间毫无疑问是大学四年,而最有生活质量的十年又是20-30岁这十年,就男性来讲,事业的巅峰期往往出现在35-45岁这十年,其余的时间段,人们总是可以用做“碌碌无为”这四个字来高度概括。

       我不知道用‘碌碌无为’这四个字来形容我们的初中生活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因为初中我们经历了在现在来看对于人生来讲众多重要的第一次:第一次与小伙伴分离,必须要学会结识新朋友;第一次面对以分数来决定你是否是一名好学生的不公平的现实;第一次被别人灌输‘人生转折点’的概念(尽管当时不以为然)。事过多年,我今天认真的反思着自己的初中岁月,有这么几件事情,直到今天,我仍记忆犹新,或许他们就是那种在人的潜意识中会影响人一生的事情吧。

    第一件:选班委,老师不信任,同学力挺。

     事情是这样的,在开学后不久,班里组织同学们选班干部,可以说选举的方式在现在来看,在那时的初中任命班干部的方式中,都是十分民主与先进的,那就是同学公开提名,然后再投票选定。

       在提名的过程中,有一位叫做杜夏(现在已多年不联系,你还好吗?)的同学提名我为纪律委员。他刚说出来,班主任邹老师当即表示异议:“他连自己都管不好,能管好全班的纪律吗?”

    我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尽管已经是11年前的事情了,我当时满脸通红,如鲠在喉,恨不得拔腿就跑,一路狂奔出校门,直到现在我都还在想,是不是在某些方面邹老师误会我了,因为在我清晰的记忆中,我觉得自己没有做过任何的故意违反纪律的事情。正当我认为自己当班委算是彻底没戏,而小杜夏(那时候本来就‘小’,大家才12岁)也要无语应对的时候,在现在想起来都很神奇 惊恐 的事情发生了。

   “老师,我觉得黄邵华没有问题,因为和他一起军训这些天中,我觉得他能管好自己,也能管好咱们班的纪律”(其实杜夏什么理由也没说出来)

    然后老师也就没说什么,就让杜夏坐下了。

       随即就开始投票,我的天啊 吃惊 !全班54个人全票通过(毫无夸张)。今天敲击键盘的时候,我在想,这样的事情也许只能发生在学生时代,现如今工作了,绝对是领导说你行,你就行的时代……

    谢谢你,杜夏;谢谢你们,98级初一四班的同学们;还要谢谢提出反对意见,但依旧保持民主的邹老师;如果不是你们,我不知道如果是另一种结果的话,我那受了创伤的自尊心是否会把我带上另一条与现在不同并对一切产生仇视的道路。

    第二件:初二后大家分拨了,我试图保持着平衡,但效果很差。

    初二后,班里发生了一些事情,用现在的我看,是大家都成长了,所以大家分成了几拨。当然大的分类就两拨——‘好’孩子和‘坏’孩子。其实‘好坏’都是在那个时候的看法,区别方式也很简单,‘好’孩子就是大部分的时间扑在学习上,即使你学习全班垫底(丝毫没有嘲讽当年全班垫底的同学),只要你不给老师家长找这样那样的麻烦,那你也是好孩子;坏孩子则反之,那就是但凡你给老师家长找了麻烦,无论你是否把大多数时间用在学习上,那抱歉,你也是这拨人里面的。

    我从原来就和这两大拨人玩的都十分的愉快,但他们分拨了,因为我从小到现在都没什么帮派的意识,所以还与以往一样,和这伙人玩玩,和那伙人闹闹,结果到最后,弄得这伙人觉得我是‘坏’孩子集团的一份子,而那拨人有人为我和‘好’孩子是一丘之貉。于是,从那时起,我就明白在世上,人总是要分拨的,你如果想过的愉快,就要有自己的‘拨’。

    虽然从潜意识中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但直到今天我还是没用在实践之中,因为从我的意识里,一直是如下反映——人生来平等,谁与谁,国与国,阶级与阶级,之间都没有深仇大恨,没有跨不过的坎;倘若曾经有过(例如中日之间),那在当时就要解决,解决完后那矛盾就成为了历史,人类社会归根结底还是要朝前看的,谁都有需要别人帮忙的那一天。

    因此在这里,我想说,请你放下仇恨的心理,面对你和曾经‘仇人’间的未来。

    第三件:初三毁坏公物发泄压力,赔了很多钱。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初三那年学业压力很重,于是在那年的冬天下了晚自习后,楼里基本没什么人了,就把每个班门旁挂的有机玻璃标牌拍坏发泄心中的压力,一连好多天都侥幸逃脱,直到有一天,学校方面部下了‘天罗地网’来抓捕这个‘破坏分子’,事情如你们猜到的那样,我‘束手就擒’。事情再向下的发展,就是校方以开除为威胁,罚了一个与我当时破坏数目极其不符的罚款,十年前的事情了,不再细说,也不发感慨。

    这件事对我的教育意义如下:人一定要学会见好就收,切勿贪婪,否则,你就要为你的贪婪付出沉重的代价,然后将是长时间的自责,来折磨自己的心灵——这一感悟在今天被我广泛的运用在了证券投资 现金 领域之中,和工作生活之中。

    第四件:在球场上一定要出类拔萃,那样才能使不良少年都会对你尊敬有佳。

    我爱打篮球,从初中开始,再要具体一点,那就是从石家庄电视台播出《灌篮高手》 电视 开始。球场是一篇充满激情与暴力 重伤 的地方,即使是初中的球场也是这样,那时候‘好’学生一有时间就埋头苦读,球场是‘坏’小子们的天堂,我是少数又知道学习,又爱打球(虽然听起来像自夸,但事实如此)的学生之一。

    每天一有空就爱往球场跑,球场上‘坏’小子们特别喜欢用拳头来解决身体上出现的冲撞,或是无法判明谁对谁错的犯规,于是经常能见到单挑或是群上的场景。

    我虽然身体强壮,但还是爱好和平,最重要的是球打得也比较出类拔萃 V (好像又在自吹自擂,但与上边一样,还是事实求是的描述),所以那些‘坏’孩子们都喜欢打球跟我一拨,或是有了身体上的对抗,就先问我有没有事,因此,在暴力的球场上我自身从未发生过血腥的场面。

    跟一个人打交道,不要看他嘴皮子说得多么的好听,要看他做了些什么,如果他做出的成绩出类拔萃,能到在某一领域让人望尘莫及的底部,那么其他人都会以跟他相识为荣,而他又怎会感叹不被重视,而妄自菲薄呢?

   今天之所以会如此回忆自己初中岁月的缘由,开篇便提到了是看了天涯的一篇八卦类型帖子,或是说是被这篇帖子其中某一段话感慨的滔滔不绝,现将这段话附在下方:

     现在想起来,仿佛他们就是我们当初的同学一样……
  
   记得最后一课(澳大利亚的那座大石头山)结束后,结束框里就简简单单一句话:Goodbye everyone,Goodluck!我学到这里不禁热泪盈眶……

    这篇帖子在天涯杂谈的题目是《 Li Lei和Han Meimei根本没有对过话!——初中英语课本详细分析》,最后要感谢我初中的英语老师——冯艳女士,是你把我带到了英语殿堂,使我真正喜欢上了外语,以至于现在可以基本阅读《华尔街日报》与《金融时报》,来搜寻对自己有用的信息。